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地方新聞 > 北市都更審議案件量飆2倍、人力僅增3人 王欣儀指都更處成「血汗工廠」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信宏 時間:2025-10-20 人氣:

北市都更審議案件量飆2倍、人力僅增3人 王欣儀指都更處成「血汗工廠」

(台灣TB新聞網/記者陳信宏) 台北市議員王欣儀表示,市長蔣萬安宣告進入「大都更時代」,並將都市更新列為市政主軸,但實際執行情況卻與口號相去甚遠。「都更168專案」原本標榜「6個月快軌審議、專人列管、優先審理無爭議案件」,都更案件量近兩年報核數是柯市府時期的2.3倍,但實際投入審查的人力僅增加三人,都更處淪為壓榨基層公務員的血汗工廠。

她指出,市府聲稱各案「皆於規定工作天內完成審議」,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她舉例,有案自8月15日針對小組審查會議補正掛件,至今已超過兩個月都還在審閱中,光是一個環節就耗費約40個工作天。不少民眾反映,承辦通知補件後盡速完成,卻又多次被要求補交不同資料,一來一回動輒拖上數周。

王欣儀說,由於「補件至掛件」期間不計入工作天,導致市府帳面數字看似準時,但實際進度卻延宕不前,蔣市府上任後喊出「都更八箭」,案件量確實暴增,近兩年報核數是柯市府時期的2.3倍,其中168案件更增加1.6倍;但實際投入審查的人力僅從26人增至29人,平均每位承辦須負責14至18件案件。

她強調,168專案致使都更處成為「血汗工廠」,人員流動率高居不下,遲遲無法補足人力,只能持續惡性循環。她要求都發局與都更處正視問題,盡速提出具體解方,包括增編人力或導入外部協審機制,以減輕第一線負擔。

同時,市議員游淑慧也指出,台北市土壤液化的高、中潛勢區,占了全市的21%面積,台北市的平均屋齡39年是全國最老。民國88年921地震以前的建築物都沒有將土壤液化納入建築法規規範中,這些地區的建築物可能在下一次大地震來時會面臨下陷、傾斜或倒塌,亟需要早日都更重建。

游淑慧表示,偏偏這些建築物很多都位於使用分區住三,容積率只有225%,但以這個容積率連室內坪「一坪換一坪」的目標都做不到,很多有危機意識的住戶想都更,卻窒礙難行。

她建議,北市府可比照板橋區,同樣是住三,但板橋的容積率是300%,比照辦理可化解很多困境,住戶整合意願也才會提高。

圖 /北市都更申請案件倍增只增加三名員額,王欣儀呼籲都發局早日因應。 (記者/陳信宏 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