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重聽不改善 將影響腦部退化
(台灣TB新聞網/曾璟瑜)老化最大危機就是失智,其中最能延緩失智的可控因素為「控制聽覺損失」。馬偕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資深主治醫師林鴻清呼籲,針對老年人的預防保健,應該包含聽力相關篩檢。
洪鈞培文教基金會、新北市立圖書館主辦的「身心健康‧快樂生活」公益系列講座,邀請馬偕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資深主治醫師林鴻清教授主講「聽力健康‧快樂生活」。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調查,65歲以上的老人約有三成發生聽力退化;而85歲以上更高達五成!此外,美國研究發現有聽力障礙的年長者比起全聾的人,大腦老化程度更高!可知治療聽力受損是非常重要的!助聽器不但能夠放大外界的聲音,也能幫助刺激聽覺神經、活化聽覺大腦中樞。因此,正確選用並正確保養助聽器,對年長者以及家人而言,極其重要!
聽覺系統因年紀衰老產生的聽覺障礙,稱為「老年性聽障」。臨床上,最典型的老年性聽障是呈現雙耳純音聽力圖漸進性下降,除了對於聲音敏感度降低外,理解語言的能力也會跟著退化。
老年性聽障的初期徵兆多為聽不到電話鈴聲、聽不清楚他人所說的話,需要重複同樣的話才行。當你發現與家中長輩說話時,對方的反應似乎「有聽沒有懂」或經常「雞同鴨講」,或在背後怎麼呼喚他都沒聽到的時候,不妨協助他們去醫院做聽力檢查。
事實上,聽力值的衰退並非發生在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身上而已,生理上一般人的聽覺敏感度從三十幾歲就開始漸漸衰退了!大部分的人可能從五十五歲起陸續出現自覺性的聽力障礙。大多數的老年性聽障是呈現雙側耳朵有著純音聽力圖一致、從高頻率聲音範圍開始退化等徵兆,例如聽不清楚細碎的聲音、鳥叫聲。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老年性聽障的族群越來越普遍,倘若長期使用耳機、處於噪音環境,聽力值衰退的狀況也會提早發生。
就像身體四肢需常使用才不易退化,配戴助聽器能幫助聽力持續受刺激,減緩退化的速度。很多老人家擔心太早戴助聽器會讓耳朵提前停工,常等到真的聽不太到時才考慮戴助聽器,其實助聽器主要的功能就是擴音,幫助耳蝸將聲音傳遞至聽神經,再送到大腦中樞,老人家常用的助聽器主要是針對語音,也就是降低環境中其他噪音,只針對交談的音量放大,較好的助聽器甚至能辨識出不必要加強的環境噪音,使聲音順利傳遞至聽神經。
如果不使用助聽器,老人家長期聽不清楚甚至聽不到,會使大腦中樞的語音聽辨能力退步,並耗費大腦用更多的能量處理聲音訊息,影響記憶及思考能力。研究發現,聽力下降可能會使老人對外來資訊產生誤解,使大腦得重新調整既有的認知架構,大腦老化速度反而比全聾的人還快,甚至最後連助聽器也無法使用,只能改用人工電子耳。
配戴助聽器不像配戴眼鏡那麼容易適應,因為在戴上助聽器之前,多數人已經有好一段時間沒有正常的聽力。一旦戴上助聽器聽到各種聲音,反而覺得不習慣,尤其是噪音困擾,因此戴助聽器通常需要2~4週的時間來適應。
- 地方新聞-09-26- 《暗靚》登場!金曲歌后吉那攜手變裝皇后Bage
- 地方新聞-09-26- 助企業抗關稅挑戰 新北推四大行動方案強化產業
- 地方新聞-09-26- 新北手機回收月開跑 清潔隊28據點收舊機護環境
- 地方新聞-09-26- 新北攜手玉山銀、地檢署簽MOU 築金融不動產防
- 地方新聞-09-26- 新北消防馳援花蓮 黃金72小時全力搜救
- 綜合新聞-09-26- 展現毅力與自信 葫蘆國小榮獲地板滾球賽二名
- 綜合新聞-09-26- 敬師活動-敬平凡卻不凡的您,老師謝謝您
- 綜合新聞-09-26- 稻江護家家政科「親愛的老師~我回來了」 感恩
- 綜合新聞-09-26- 台北市115學年度國小資優學生鑑定10月7日起開始
- 綜合新聞-09-26- 葫蘆國小 教師節活動─咖啡香・感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