靄–洪千惠個展,元宵節於多納藝術華山館開幕
(台灣TB新聞網/記者茱茱)多納藝術舉辦水墨藝術家洪千惠個展,推出全新系列作品23幅。展名為「靄」,是比擬一種幽微的視覺,也指出人與環境、人與人之間似近又遠的距離。洪千惠以書寫日記來比擬每日創作的行為,而日記可被視為一種會不斷返還自身的書信。本次展覽除了人物的表現外,關於植物的表現也同樣鋪展出關於《靄》的全貌,〈休眠期Ⅰ〉、〈休眠期 II〉從命名來說串聯起了這次展出的其他作品,休眠期是一種暫時停擺、終止的表徵,在心理空間內的現象正是被創作者切割出不同於現實的時空,我們可以說這些作品是基於同一種感性脈絡上的延伸。

洪千惠近期的作品用色淡薄清晰,人體的形意輕盈,而隱藏於筆下的心理空間則是表現的要點之一,例如〈此處也是彼處Ⅰ〉以及〈此處也是彼處II〉兩幅作品,人物姿態的彆扭,手部動作所展現的某種困頓、焦慮,而人物在畫面的占比使得背景這一「心理空間」像是從空隙中填補建構出來的,在模糊的群山圍繞下,能夠立足的地面卻給人狹窄感受,同時畫面總像是有個我們不可見的視線,投向畫中的人物,使它儘管身處一個虛擬空間時,潛意識仍然在肢體語言的表現下流露一絲細微的不自在。另一幅同樣呈現相似氣質的作品則是〈迷霧深林〉,被花叢所包圍的人物同樣展露出一股難以界定的情緒,安全感與某種缺失同時並存於這件作品的感性經驗之中,形塑出日常記憶所蟠踞的場域,那裡束縛著純真卻懊悔的呼喊;肉身棲息的場域,簇擁著無數等待觸碰的身體,像是某個人,又像是創作者在鏡子裡看見的自己。

洪千惠具備一位藝術家應有的美感以及敏銳感性,也能看見她在創作實踐上,將日常生活與自身藝術的分界消弭,在觀看洪千惠的作品時,隨著遊列於一個又一個看似相似卻又不同的心理空間。日常並不是反覆地出現,而創作者也絕非在進行一場無盡的自我對話,同時也是在編織謎語的過程中解謎,在情感上的所有分岔,它總會在適當的時候轉移到收信人∕觀眾的手中。

地點|多納藝術華山館(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紅磚區7-2館)
開放時間|每日11:00-19:00
- 綜合新聞-04-02- 新北技職稱霸北區青年技能競賽! 16金131人獲獎
- 政治經濟-04-02- 外交部表示南非首都的台灣代表處依然正常運作
- 頭版新聞-04-02- 231座泳池滯洪量待命 新北智慧防汛系統全面啟
- 天機神算子-04-02- 今彩539 → 20、32
- 綜合新聞-04-02- 獅子會捐贈高階胃鏡 新北聯醫提升醫療服務
- 產業新聞-04-02- 新北桐花祭4月登場 6大區浪漫小旅行開跑
- 社會新聞-04-02- 國際賽場發光 新北消防勇奪亞洲急救競賽冠軍
- 綜合新聞-04-02- 公告臺北市114學年度國民中學正式教師聯合甄選
- 綜合新聞-04-02- 教保服務人員專業發展社群成果分享會─推動交
- 社會新聞-04-02- 新北警全面掃蕩竹聯幫 破獲1.8億詐貸案逮11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