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屆贛台經貿文化合作交流大會在廬山開幕
(台灣TB新聞網/記者劉鍾)攜手同心,共創未來。8月30日,第十九屆贛台經貿文化合作交流大會在廬山開幕。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兩岸企業家峰會大陸方面副理事長張平,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宋濤,省長葉建春,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兩岸企業家峰會台灣方面副理事長陳瑞隆,全國台企聯會長李政宏,台灣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台灣工業總會副理事長秦榮華,富士康工業富聯董事長鄭弘孟致辭。省領導黃喜忠、王少玄、謝茹出席。副省長夏文勇主持。
張平在致辭中表示,希望兩岸工商界、企業界朋友堅守大義、順應大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共同擔負起加強兩岸產業合作、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壯大中華民族經濟的時代重任,為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兩岸企業家可以借助贛台會這個平台,深入進行各領域、各層級、各要素溝通對接,在深化經貿文化合作交流、增進兩岸民生福祉、提升兩岸經濟競爭力上發揮積極作用。兩岸企業家峰會將繼續發揮管道優勢,全力支持兩岸交流活動,積極為兩岸企業家交流合作牽線搭橋,為台灣企業在大陸發展做好服務工作。
宋濤在致辭中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兩岸同胞謀福祉是我們發展兩岸關係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中共中央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全面部署,必將為台胞台企在大陸發展提供新機遇,為兩岸經濟合作和融合發展開闢新天地。我們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三中全會精神,加強促進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政策供給,為台灣同胞謀利造福。
宋濤指出,今年上半年,兩岸人員往來同比增長約99.5%,大陸新設台商投資企業數同比增長9.2%,兩岸貿易額同比增長7.6%,充分說明兩岸同胞走近走親意願不可阻擋、兩岸融合發展勢頭不可逆轉。希望廣大台灣同胞與我們一道,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干涉,積極投身兩岸各領域交流交往交融,堅定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把中華民族的命運牢牢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中。
葉建春代表省委和省政府以及4500多萬江西人民,向與會嘉賓表示歡迎。他說,在國台辦的大力支持、贛台兩地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已連續成功舉辦18屆贛台會,架起了新世紀贛台合作交流的新橋樑,續寫了「兩岸一家親,贛台一家人」的新佳話。今天的江西,交通區位更加優越,生態優勢鞏固提升,千年文脈傳承創新,產業發展提速增效,是四通八達的通衢要地、風景獨好的生態福地、底蘊深厚的人文重地、厚積薄發的發展寶地。我們希望繼續通過贛台會這個重要平台,與廣大台胞台商台企攜手同行,共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共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葉建春圍繞製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1269」行動計畫、打造爆款旅遊產品的成效、推進農業現代化產業化的實踐,向與會企業家介紹了江西新型工業大省的獨特優勢、「風景獨好」的資源稟賦、「魚米之鄉」的產業底蘊,希望大家在先進製造業、文化旅遊業、現代農業等領域與江西加強對接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他表示,江西將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竭力為包括台資企業在內的各類經營主體提供最佳條件、最好環境、最優服務,讓廣大客商在江西舒心暖心、順心安心。
夏立言表示,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做道道地地的台灣人和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完全可以相容。大陸和台灣的命運始終緊密相連、榮辱與共,台灣可以也應該在中華民族振興的進程中扮演積極角色。江西與台灣淵源深厚,有贛台會這個常年經營的重要平台,有眾多在贛深耕的台胞台商,兩地合作交流必將開創更加輝煌的未來。
陳瑞隆表示,連續舉辦18年的贛台會,已經成為兩岸經貿文化合作交流的重要橋樑和視窗,促進了雙方在經貿、科技、農業、文化旅遊等各領域的深入合作。江西省歷來高度重視台胞台商台企的服務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推動贛台經貿合作的政策措施,為台胞台企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和服務。相信台商台企在融入江西優質產業鏈的過程中,一定能夠依託優質服務,不斷拓展事業版圖。
開幕式現場舉行了重點合作專案簽約儀式,共簽約專案34個,專案總金額達130.14億元。
- 地方新聞-11-21- 新北市議會國民黨團加碼幫中華隊集氣 闖冠軍
- 地方新聞-11-21- 康芮颱風重創新北農業 市府啟動竹筍、茭白筍災
- 地方新聞-11-21- 以無煤轉型為榜樣 新北市與脫煤者聯盟深化國
- 綜合新聞-11-21- 木柵高工機械科雙冠榮耀!技職之星再創佳績
- 綜合新聞-11-21- 原教扎根 多元共榮─113年中央與地方原住民族教
- 綜合新聞-11-21- 新北推「證能123」 每年支持2,000名取得乙級及語
- 綜合新聞-11-21- 新北健康促進從幼扎根 113年度幼兒園健促獲獎數
- 綜合新聞-11-21- 有關海科館爭議 教育部調查持續進行
- 綜合新聞-11-21- 「教育部112學年度甄選大專校院研發原住民族家
- 綜合新聞-11-21- 「全國各級學校民俗體育競賽」參賽人數逾9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