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閱讀陳奇祿筆記13】胡品清「永恆的異鄉人」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22-09-16 人氣:

【閱讀陳奇祿筆記13】胡品清「永恆的異鄉人」

(全民專欄/陳天授)曾任文化大學董事會秘書的周伯乃先生,談到他與胡品清教授的互動,和他特別為文介紹胡女士的作品。周秘書記述了這一段的經過情形,他說:

胡品清教授,浙江紹興人,國立浙江大學英文系畢業,後進入法國巴黎大學現代文學研究。1962年10月間,回台定居。受聘於「中國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先生之邀任中國文化大學法國語文學系教授、研究所所長暨系主任;後來,成為「華岡終身教授」。

在此之間,也曽兼任「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教授等職務。雖然很忙,但她的著作驚人,除了散文、新詩、詞曲、短篇小說;還翻譯許多法國作家的經曲之作。她除了獲得我國許多奬之外,最重要的是獲得法國一級文藝軍官勳章!這可能很少留法學生所沒有的殊榮!

根據「國立台灣文學舘」出版的《台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有關胡品清教授的著作,且印製成冊的有一百五十多冊(如照片1)。這數字是非常驚人的,恐怕在我國文學史上是空前的,而且還不包括一些流失的文章,如她在《聯合報》副刊發表的〈雨天書〉信紮就沒有列入她的著作集中。

信中一開始就說:「由於妳的仙人掌,我守了一整夜的風雨,為了妳深深的哲理和華美的感情。」同樣的,由於你的「祇是因為寂寞」,我也度了白色的夜,讀了你那本書,我更能領悟到寂寞並非貧瘠、不是空虛。相反地,它令人富有,給人帶來創造能。

「水芙蓉出版社」在介紹她的散文集中說:「細緻、真摯、曲雅,淺淺的哲理,淡淡的哀愁,對美的響往,對夢的執著,這幾句就可以概括她的作品。」(如照片2、3)她攜有柔情似水的情愛,又有飽學之士的經綸!

以下,周秘書繼續談到他為文評論胡品清教授詩作的內容,和他對胡教授的懷念。周秘書寫道:

我在1969年6月出版的《自由青年》月刊上介紹她的詩,標題是用的「永恆的異鄉人」!這篇文章在她逝世追思會上,被「文化大學」列入悼念胡品清教授文章之一!其實,這篇短文,只談到她的新詩;她一生著作還是以散文為主。

我曽經運用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來闡釋她的夢境。我想胡品清教授內心有願望無法在現實中實現,導致她在夢境裏去尋求這些夢境中實現;或是求得滿足。她自己也説:「一般人都把夢字誤解了,那是一個詩意的字,所以,在寫文章的時候處處用上,結果夢字變得那麼陳腐,那麼令人反感,原因是不該寫夢的人太多。我是非常同意不該無病呻吟。但是一個真正失落了健康的人除了呻吟以外還能說什麼?而我是一個只能享有夢的人,除了寫夢還能寫什麼呢?」

胡品清教授像《紅樓夢》裡的林黛玉型的作家,她似弱不禁風的嬌柔的女詩人,她說話也是輕聲細語,柔情萬縷地給我感覺!說她是散文大家,不如說她溫柔典雅的詩人!

周伯乃祕書的文,最後寫道:

民國八十八年秋,我受聘為文化大學董事會秘書後,經常會出現在華岡教授宿舍去和她聊天、品茶。此情此景,何堪回首!斯人已遠,獨留殘夢照人間!

承上,與胡品清教授同為詩人、散文家的周伯乃秘書所述,讓我回想起1967年前後,我在高中念書階段,開始接觸胡品清教授作品的情景。當時胡教授的作品,在「文星書店」發行【文星叢刊】的數量上,相較於琦君、林海音、張秀亞等女性作家要來得少。印象中只有《現代文學散論》和《做「人」的慾望》。這兩本書,對一個高中生的我而言,前書是偏於理論;後書屬翻譯文字的偏於枯燥,是比較難引發我購買和閱讀的興趣。

我當年購買和閱讀胡教授的作品,是偏愛於她的詩作和散文,諸如:「水牛出版社」【水牛文庫】的《夢幻組曲》、《最後一曲圓舞》、《晚開的歐薄荷》、《芒花球》等等。每次的閱讀,我多會驚嘆於胡教授作品中對於她生活周遭花木的描述,我雖然從小在鄉下長大,可是我對於自己周邊隨時可觸及的鳥獸花草,都會有不知其名的感慨。我們是不是因為當時迫於大學聯招的升學壓力,致使我們從小忽視了這方面知識的教學。

如果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那我們是不是可以反過來說,「多識於草木鳥獸之名」,對於我們的閱讀和寫作會有所幫助,尤其是如胡品清教授所寫之類的作品。

我比較感慨的是,縱使到了今天,我多少可以體會當年接觸胡品清教授作品中的散文和詩味,只是我已難再重拾當年的心境。(作者現任台北城市大學榮譽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