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閱讀陳奇祿筆記14】林海音的《城南舊事》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22-09-19 人氣:

【閱讀陳奇祿筆記14】林海音的《城南舊事》

(全民專欄/陳天授)曾在《中央》月刊主編文藝,並與孫如陵先生在《中央日報》副刊共事的周伯乃先生,談起同是在編輯文藝版專業的林海音女士。周主編指出:

林海音(本名林含英)生於日本大阪,原籍台灣苗栗頭份人。四歲以前都是住在台北縣板橋她母親家,一九二三年隨父母赴北京,定居在南城。在北京長大,求學。一九三九年與夏承楹先生結婚:夏承楹(筆名何凡)先生亦是名專欄作家,而且被文藝界稱為四大名嘴之一!其他三位是小說家王藍、專欄作家孫如陵及廣播名嘴王大空!

上世紀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是林海音女士在台灣文壇最煇煌的年代;她主編台灣三大報之一的《聯合報》副刊十年。離開聯合報;獨資創辦《純文學出版社》。林海音女士在《聯合報》副刊任主編時,不但發掘了無數的台灣靑年作家,而且網羅了許多知名的學者、教授、作家,為中國文學舖陳出新的大道,打破了「戒嚴時期」的諸多禁忌!

文藝界人士表示,沒有林海音的大膽擔當與前瞻性的文學修養,就沒有傑出的林懷民、黃春明。林海音女士自己一生的著作不多,但她的《城南舊事》小說集(如照片1),會永遠長留在文學史冊上!

台大文學院齊邦媛教授在〈超越悲歡的童年〉文中說:「林海音作品中所呈現的是一個安定的、正常的、政治不掛帥的社會心態。她的小說集《城南舊事》、《燭芯》和《婚姻的故事》中,多篇是追憶她童年居住在北平城南的景色和人物。」齊邦媛教授這篇將近四千字的文章,就是「城南舊事」的序言。

林海音從1923年隨父母進入北京,到1948年回台灣,將近二十五年的漫長歲月裏,唸書到結婚生子。在一個女人來說,是金色年華!一般人所謂的「豆蔻年華」是指十三、四歲;也有人泛指為十三歲到二十歲,不管怎樣說;都是林海音最值得回味的歲月,而着墨寫下自己所見所聞的事,我想是每個文人墨客都有的想法,有的用回憶錄、有的是用小説的方式表達出來,作為自己對那一段生命的歷程碑!

齊邦媛教授說:「由於兒童對人生認識有限,童年的回憶容易陷入情感豐富而內容貧乏的困境。林海音能夠成功地寫下她的童年且使之永恆,是由於她選材和敍述有極高的契合。」

林海音的小說人物、故事敘述都是她北京幼年時身邊的人、事、物,以及她所經歷的童稚的故事,這些都是其身歷其境的寫真,讓人讀起來栩栩如生;逼真而趣味無窮,尤其文中挾雜了一些北京話和她父親的客家話,更具有故事的真感,和小說人物的親切感!她不雕綴或刻意創造新詞彙來表現小說的內涵,是極其自然的敍述故事人物和老北京的環境、建築,如「胡同」;在我們南方的建築裏是沒有的。尤其是「惠安館」篇中所表現童稚玩伴的天真、活潑、開朗可愛的特性,越發覺得林海音小說裏的真實性!

周主編最後說:

我與林海音大姐接觸不多,但我對她十年《聯合報》副刊主編的嚴謹的審稿、用稿的態度是非常敬佩的!誠如當年孫如陵先生對我們編輯團隊說的「鐵肩擔道義;大膽用文章!」在政府尚在戒嚴時期,主編副刋,選稿、發稿都要特別謹慎小心!但好的稿子又不能輕易放棄?用與不用之間,要受極大的煎熬!倘若碰到有疑慮的文章,就放在抽屜裏,不妨多讀幾遍,才作決定!

承上,孫如陵先生所說擔任編輯工作的需要「鐵肩擔道義;大膽用文章!」的態度,尤其是當年尚處在威權黨國體制下的戒嚴時期,新聞言論自由的尺度受到極度的高壓管制。孫如陵先生擔任黨報《中央》日報,與林海音女士擔任《聯合報》的同屬文藝性質副刊主編,其戰戰競競、小心謹慎的心情是相同的。

我閱讀林海音女士發表於1982年11月1日起至5日止,在《聯合報》文壇回顧主編「聯副」雜憶的〈流水十年間〉(如照片2)。在這篇連載文章的最後段,林海音女士寫道:

我是四月底離開「聯副」的,給文藝界、新聞界一個不大不小的震驚,大家彷彿在紛相走問,誰給惹的禍?有幾位作者來信問:「是我給惹的禍嗎?」就連在香港的徐徐訏也來信問:「是我給你惹的禍嗎?」敏感似乎感染給每一個人了。

林海音女士畢竟是有文學素養和為人謙和,又厚道的「林先生」,實至名歸的大家會這樣尊稱她。在她文壇回顧主編「聯副」雜憶的〈流水十年間〉,還是未道出:「是誰給惹的禍?」

「是誰給惹的禍?」2009年7月28日,《聯合報》報導林海音特展,細說近代文學史,在修瑞瑩製表的【林海音大事記】寫到:「1963年因船長事件離開聯合報」,但未詳述該事件發生的經過情形(如照片3)。

2009年8月2日,《中國時報》則有篇林欣誼的專題報導〈閱讀文學—穿越林間聽「海音」〉(如照片4),該文提到:

六○年代初,由於「聯副」上刊登了一首作家風遲(本名王鳳池)的詩作,被當局質疑為「影射總統無知」,林海音因而低調辭職,作者也被收押。經歷過「船長事件」(因詩中以一位迷航的船長為主角)後,林海音創辦《純文學》月刊,延續文學理念,一九六八年成立純文學出版社,成為後繼大地、洪範、爾雅、九歌等五小出版社中的先發和領袖者。

根據林海音女士受聘主編「聯合副刊」,是起自民國四十二年(1953)十一月一日,離開「聯副」是民國五十二年(1963)四月二十四日。檢視其在職的這10年間,正是國家處在戒嚴時期政府提倡反共文學、戰鬥文藝的盛行階段,林海音女士主編「聯副」的十年,誠如周伯乃主編所指出的「大膽擔當與前瞻性的文學修養」。

林海音女士一生彷彿是一部台灣近代文學史,在反共文學的年代,她不分省籍打開了台灣作家、自由主義、現代文學,和鄉土文學之路,功不可沒。(作者現任台北城市大學榮譽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