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安齋筆談63〕《筆記與對話:台灣百年雙源匯流文學的淒美絢麗》出版後記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23-06-27 人氣:

〔安齋筆談63〕《筆記與對話:台灣百年雙源匯流文學的淒美絢麗》出版後記

(全民專欄/陳天授)17歲的那一年,我發表了生平的第一篇文章,就似乎已經注定了我要走閱讀與書寫的路了。之後生活的不論為讀書和為工作,我總難再脫離了這個範圍圈了。2016年8月1日,我正式告別了教職專任的工作,從此以一種轉換心情的方式,開始審修自己數十年來蒐集的檔案資料和發表過的文稿。這本《筆記與對話:台灣百年雙源匯流文學的淒美絢麗》,也就是完全在這一心境下完成的。(參閱:陳添壽,《筆記與對話:台灣百年雙源匯流文學的淒美絢麗》,方集出版社,2023年6月,總頁數306面,照片如附)。

我的整理文稿和書寫,總是從自己最清晰的人、事、物開始做起。屈指算了我退下來的7年期間,已經審修出版了《台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一)至(卷七),預定今(2023)年9月出版《台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八):文創產業與法政篇》之後,我這將近200萬字的文稿即可告一階段。

與台灣政經史有關的「地方學」書寫,也是目前我正進行撰寫的主題。現在已經完成針對我的自述文體,來結合「台南學府城」與「嘉義學諸羅城」出版的〔雙城邑瑣記系列(紙本書5種)〕,包括:《拙耕園故事—我的百歲母親手記》、《台南府城文化記述》、《稻浪嘉南平原》、《時光的流轉—台南府城文化風華》、《紀事下茄苳堡—台南府城歷史情懷》。

還有已經結合「台北學城南」的〔蟾蜍山瑣記系列(電子書5種)〕,包括:《近代名人文化紀事》、《文創漫談》、《生活隨筆》、《生命筆記》、《兩岸論衡》。

當前出版的這本《筆記與對話:台灣百年雙源匯流文學的淒美絢麗》,則是結合「台北學城南」的〔溫州街瑣記系列〕的紙本書之一。

我在這本《筆記與對話:台灣百年雙源匯流文學的淒美絢麗》的〈自序〉寫到,台灣百年歷史就從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1920年代算起,這時期的台灣、澎湖都還在日本殖民體制的統治之下,直到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將台灣、澎湖歸還。1945年至1949年,是台海兩岸非常短暫統一的時期。當1949年年底,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撤退到台灣來,並且開始實施戒嚴體制的統治,一直要到1987年的解嚴。由此,這百年以來的台灣文學,是在日本殖民體制與國府戒嚴體制的雙源匯流所發展出來的文學。

台灣戒嚴文學時期,又可概略將蔣中正總統主政(1949-1974)的「文藝政策」,與蔣經國總統主政(1974-1988)的「文化建設」等兩個不同階段的分期。台灣百年雙源匯流文學的淒美絢麗,凸顯了政治與文學(藝術)之間關係各有不同階段的特色。

於是我選讀做了筆記:五四文學運動以來代表「自由文學」的胡適之先生,和代表「抗日文學」、「反共文藝」的張道藩先生,以及代表「殖民文學」、「文化建設」的陳奇祿先生。他們三位也都各深具有每階段性文學歷史的政治意涵。詩人周伯乃先生,他曾任「道藩文藝基金會」副董事長,和文化建設委員會主委陳奇祿的秘書等要職,他本人又得過多項文藝獎項,而且文學著作等身。最難能可貴和機會的是他今年已經高齡90歲,還樂意與我進行了這縱橫台灣百年文學的對話。所以,書第一部分是【筆記胡適自由文學】、第二部分是【筆記張道藩文藝政策】、第三部分是【筆記陳奇祿文化建設】,和第四部分是【對話周伯乃文學風華】。

這本《筆記與對話:台灣百年雙源匯流文學的淒美絢麗》的出版,其文稿主要匯集來自我在本《台灣商報》專欄,陸續整理發表〈閱讀胡適筆記〉的一部分有關自由白話文學文字外,所加上〈閱讀張道藩筆記〉、〈閱讀陳奇祿筆記〉的文字所組構完成的。

現在我除了將〈閱讀胡適筆記〉的另一部分有關政治民主的文字外,預備再加上〈閱讀葉公超筆記〉,和〈閱讀余英時筆記〉,以及我擔任與談李顯裕博士研究余英時的對話文字稿,匯集為《筆記與對話(續集):戰後台灣胡適葉公超余英時的言論記述》,列入是我撰寫〔溫州街瑣記系列〕的紙本書之二。

這是我在《筆記與對話:台灣百年雙源匯流文學的淒美絢麗》出版之後的再次自我期許。我相信「永恆的東西永遠能帶來新意」,小津安二郎(1903-1963)的「我是賣豆腐的,所以我只做豆腐」,這話始終在我的耳際叮嚀著。「生活是閱讀,生命即書寫」,已成為我如王維的詩「晚年唯好靜」的寫照了。(作者現任台北城市科技大學榮譽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