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安齋續談46〕《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五):臺灣治安史略》提要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23-10-12 人氣:

〔安齋續談46〕《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五):臺灣治安史略》提要

(全民專欄/陳天授)本書《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五):臺灣治安史略》,是作者於中央警察大學講授「臺灣治安史」課程的期間,利用準備教材和講義的資料,和在學術研討會發表的論文,先後整理出版了2010年的《臺灣治安制度史—警察與政治經濟的對話》、2012年的《臺灣治安史研究–警察與政經體制的演變》,以及2015年的《警察與國家發展—臺灣治安史的結構與變遷》等三本學術性著作。

作者為了讓有興趣和有志研究臺灣治安史的讀者,進一步對臺灣治安史可以有全面性輪廓的認識。特別將臺灣治安史的分為1895年之前的前現代傳統治安年代,1895年至1987年的現代臺灣軍管治安年代,和1987年之後的後現代臺灣警管治安年代。

以下是該書的目錄大要:自序,第一章緒論,分第一節動機與目的、第二節研究途徑、第三節理論架構、第四節研究範圍、第五節文獻探討、第六節章節安排。【上 編】臺灣治安史第一大階段歷史變遷:前現代統治安年代(-1895)。包括: 第二章原住民時期與民會治安(1349-1624),分第一節原住民時期治安議題、第二節失竊時代涉外性治安、第三節村社型政治性治安、第四節自足式經濟性治安、第五節氏族化社會性治安、第六節會議政府型態治安角色、第七節原住民時期村社治安大事記。

第三章荷西時期與商社治安(1624-1662),第一節荷西時期治安議題、第二節大航海時代涉外性治安、第三節重商型政治性治安、第四節複合式經濟性治安、第五節多國化社會性治安、第六節公司政府型態治安角色、第七節荷西時期商社治安大事記。

第四章東寧時期與軍屯治安(1662-1683),分第一節東寧時期治安議題、第二節近世國家時代涉外性治安、第三節受封型政治性治安、第四節宗主式經濟性治安、第五節土著化社會性治安、第六節受封政府型態治安角色、第七節東寧時期軍屯治安大事記。

第五章清治時期與移墾治安(1683-1895),分第一節清治時期治安議題、第二節工業革命時代涉外性治安、第三節皇權型政治性治安、第四節君主式經濟性治安、第五節定著化社會性治安、第六節邊陲政府型態的治安角色、第七節清治時期移墾治安大事記。 【中 編】臺灣治安史第二大階段歷史變遷:現代的軍管治安年代(1895-1987)。包括:第六章日治時期與殖民治安(1895-1945),分第一節日治時期治安議題、第二節民族主義時代涉外性治安、第三節軍國型政治性治安、第四節統制式經濟性治安、第五節內地化社會性治安、第六節殖民政府型態治安角色、第七節日治與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治安史大事記。

第七章國治時期與戒嚴治安(1945-1987),分第一節國治時期戒嚴治安議題、第二節極端主義時代涉外性治安、第三節威權型政治性治安、第四節家父長式經濟性治安、第五節黨國化社會性治安、第六節戡亂政府型態治安角色、第七節國治時期戒嚴治安大事記。

【下 編】臺灣治安史第三大階段歷史變遷:後現代的臺灣警管治安年代(1987-迄今)。包括:第八章國治時期與解嚴治安(1987-2019),分第一節國治時期轉型治安議題、第二節後冷戰時代涉外性治安、第三節政黨型政治性治安、第四節夥伴式經濟性治安、第五節多元化社會性治安、第六節轉型政府型態治安角色、第七節國治時期解嚴治安大事記。

第九章結論與建議,分第一節結論:臺灣治安史的三大階段歷史變遷、第二節建議:服務性政府型態治安角色。最後是參考文獻。

本書誠如作者敘述,其研究途徑是透過涉外性治安、政治性治安、經濟性治安、社會性治安等四項研究途徑,在理論架構是建立土地共同意識、人民相互主體性和歷史整合性,來論述台灣政經體制與治安關係的發展與變遷。

作者認為本書的研究與撰寫,其中所牽涉的主題很廣泛,目前本書可說只是綱要的論述,未來希望能增修為更完整的一部《台灣治安史》。(作者現任台北城市科技大學榮譽教授)

圖 /
標籤:全民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