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安齋三談10〕閱讀黃朝琴筆記(三)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24-01-15 人氣:

〔安齋三談10〕閱讀黃朝琴筆記(三)

(全民專欄/陳天授)1946年,國民政府創立臺灣省參議會,黃朝琴即膺選議長,共經歷一至三屆臨時省議會及第一、二屆省議會共17年,為台灣1950年代所謂「半山」派的政治人物代表。從地方派系代表人物的背景分析,主要可分為游彌堅系、劉啟光系、黃朝琴系、李萬居系、王民寧系、連震東系、李友邦系和客家系黃國書(本姓葉,名焱生)等本省籍傑出政治人物。

在日治台灣時期,本省籍人士的受教育機會,大多選擇到日本留學的比率佔多數,幸運又有好的經濟環境,能夠提供黃朝琴在日本早稻田完成學業之後,轉赴美國伊利諾大學繼續深造,之後進入國民政府外交系統服務,這麼特殊學經歷的背景,所以他可以在二戰之後的台灣政壇大顯身手。

黃朝琴在政治光譜上早期的時候與當時台灣行政長官陳儀比較接近,都是屬於親政學系。黃朝琴擔任臺灣省參議會議長,連震東出任省參議會秘書長,黃朝琴與連震東的結合,並轉向中央團派的陳誠,而副議長李萬居則偏向政學系的台灣省主席吳國楨。

1950年代,臺灣省參議會議員的產生,採間接選舉是由縣市參議員的投票選出。其角色主要扮演國府在台初期中央與台灣省府之間的聯繫溝通管道。黃朝琴的17年省議會議長期間,歷經行政長官陳儀,省主席魏道明、陳誠、吳國楨、俞鴻鈞、嚴家淦、周至柔、黃杰等。

1962年12月22日,《聯合報》登載該報記者譚君炎的一篇專訪:

從台灣光復的省參議會時開始,主持省議會達十七年之久的黃朝琴議長,宣布放棄下屆省議員競選,從此退出議壇。早在六年前,黃議長就有退出議壇的打算,因為各方面的慰留,使他勉為其難的繼續肩負此一重任直到如今。這次他已下定決心退休了。

黃議長告訴記者,他這次放棄下屆省議員競選,主要原因是希望省議會的人事也該來個新陳代謝,讓活力比較充沛的人能有機會多做一點有益於國家的事。他覺得這十七年來雖然克盡職責為省民服務,可是,他的心身大為疲倦,需要一段時間讓他好好地休息。這樣,就議會和他自己來說,都是有益的。

在這篇專訪中,黃朝琴議長特別提到下列幾項重要的感想:

1.讚揚民主政治成就:記者問他主持省議會十七年來有什麼重大感想時,他毫不遲疑地說,他認為歷屆由議員推選他出來做議長,完全是多數議員的愛護與支持。此外,他認為歷屆的省議員,對任何一件事,從來沒有故意要和政府為難的,雖然過去有些事件,在省議會中進行討論時,曾發生過激烈地爭辯,但這種現象是任何一個民主國家的議會所不能免的現象,這也充分地說明了今天台灣省議會完全是在民主自由的情形下,表達了真正的民意。他對過去和現在的那些忠誠為國的民意代表,深表敬佩與感激。

2.建議當局簡化法令:談到台省的建設,他覺得十七年來,無論是政治、軍事、經濟各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尤其是本省同胞的生活,在政府不斷地改善下,確已走上了富強康樂之途。他說:這是任何一個身受其惠的人所不可否認的事實。不過,黃議長感到由於地方政府的財政困難,處處都依靠省方補助,對於地方的自治工作,不免受到很大的影響,故無法充分發揮地方自治工作的機能。他希望政府今後修改稅法時,應該盡量為地方開闢充裕的財源,使地方自治工作趨向理想的境地。

同時,黃議長指出:目前政府所訂定的法令,可以說是多如牛毛,往往使百姓有一種無所適從之感,他認為這是當今政治上很大的一個缺點。黃議長強調:在歷屆省議會大會中,有關簡化法令,切實做到利民便民問題,均曾提出討論,但並沒有受到政府當局的重視,他以為這是直接關係萬千老百姓利益的事,政府不可忽視。因此,他希望政府機關今後應該在簡化法令方面多下功夫,力求改革。

3.府會一家自有道理:黃議長以愉快的口吻告訴記者:曾經有人問他:「在你主持台灣省議會期間,府會間何以會如此協調、合作?」他答覆得非常簡單,他說:省政府一向是尊重省議會的意見,而議員們也都能以國家民族的利益為前提,有了這兩種因素,府會之間何事不能協調?什麼困難不能克服?

黃議長列舉一項實例說:在前次大會中,政府曾提出田賦賦率調整案,送由省議會審議。本來這個案子,是直接加重農民負擔的,站在民意代表的立場,很難同意政府這個要求,但議會同仁們都能深明大義,瞭解政府財政困難,在不致影響農民的生活原則下,這個案子終於獲得了全體議員的支持,不但國民黨籍的省議員如此,黨外議員也是如此。

4.續為國家社會效力:這位在本省金融界著有聲望的黃議長,對於他退出議壇後的事業計劃,未作明顯的透露,他說,他需要一段時間休息,但是,他很輕鬆地說:只要人的生命不息,總得要替國家社會效力的。

承上述,黃朝琴在主持台灣省議會的十七年間,從中央與地方權力結構分析,當年處在戒嚴階段的權力來源,是完全受之中央的態度而不是完全民意的真實反映,這是我們對於1960年代前後台灣的政經環境必須先要有的理解。

我們很難以2024年總統大選的過程與結果去想像,也很難想像其結果是民主進步黨獲得498萬1,060票,得票率36.16%;中國國民黨獲得476萬4,293票,得票率34.58%;台灣民眾黨獲得304萬334票,得票率22.07%,其最後是由民進黨贏得大選的結果。當前我們最重要珍惜的是,這段台灣推行地方自治所累積出的民主政治果實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