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政經發展史稿35〕大清統治時期政經發展(十一)
(全民專欄/陳天授)1861年,臺灣被強制開港後的輸出品,包括:米、靛藍、蔗糖、樟腦、煤炭、苧麻、木材、藤條、茶葉、醬菜、豆類,以及硫磺等。南部貿易主要輸入產品是鴉片,輸出品包括打狗的赤糖、府城的白糖、薑黃、龍眼、花生,以及麻油等項目。
其中要以茶葉、砂糖、樟腦的輸出為最大宗。由於茶樹、甘蔗、樟樹的生長條件不同,清治時期所種的茶樹主要分布彰化以北的丘陵台地;甘蔗生產地主要分布北港以南的平原;樟樹則分布嘉義以北至宜蘭等地。
由於茶葉的經濟價值高,茶商等於是臺灣貿易的尖兵。當時製茶資金的主要來源是匯豐銀行,其提供資金給洋行,洋行貸款給當時從事放款業務的私人機構「媽振館」(merchant),媽振館再供應給茶館資金,最後轉借給生產者。媽振館不僅做融資,還將茶葉交由洋行外銷。外商競相收購粗茶的結果,刺激茶葉價格上漲,暴利誘使農民擴大種植規模,以因應外商出口市場的需求。
當時臺灣茶葉的市場交易系統,到了1895年日治時期以後才有共同販賣所設置的茶葉出口路線。英美資本直接通航通商,導致臺灣農業發展與國際貿易起了結構性的重大變化,即使臺灣本地資本勢力並未遭受嚴重打擊,反而沖淡了臺灣一直與大清帝國之間緊密的經貿關係。
臺灣經貿市場一方面雖受制於外商資本,但是由於進入臺灣市場的外商資本,其本質上並非屬於農業資本,而僅是一般商業資本,比較不重視深入於島內市場的交易過程,而未能有效突破本地既有的政商體系,而直接與生產者交易。因此,外商的積極介入,另一方面也加強了臺灣農業本地資本的累積和成長。
1893年,當臺灣重要商品總輸入4,839,493 (海關兩) 及總輸出9,452,055 (海關兩),已出現順差4,613,562(海關兩),其中1868-1895年茶葉占了全臺出口總值的54%,遠超過糖量的占36%,以及樟腦占4%的輸出。可是當時占臺灣進口大宗卻是鴉片,幾乎近60%,其次是棉紡織品,約占30%。進出港口的商業利益,是所謂的爭取「好碼頭」。
臺灣被強制開港後,僅管增加外國商人的實力,但對砂糖的交易結構並未有大幅度調整,不論臺南地區或鹽水港至斗六地區,買辦依然是透過鉆腳、出庄、糖割、糖行、以及港郊進行收購,只是原以大陸對岸貿易為基礎的北郊商人,因其對日出口的糖業利益被剝奪泰半而沒落。
由於砂糖交易過程不存在茶葉交易市場,由大陸商人直接交易或介入金融借貸,而不管其交易金額多少概由本地商人承辦,因而本地商人在砂糖業方面的經營環境遠較茶葉界為優勢。砂糖業營運資金的融資借貸,多為洋行親自兼任外國銀行的代理店來進行,也有本地人經營糖行兼辦的情況。
對於砂糖的運輸成本,由於臺灣陸上交通的不便,導致臺灣境內南北之間的市場交易,反不如臺灣與大陸之間市場關係密切,出現臺灣行郊在市場利益較豐碩的城市中,扮演政經的領導地位,同時臺灣郊商的財力在政經地位上,顯然能享有相對的自主性。
臺灣樟腦生產與早期原住民的生計息息相關,因為它主要生長於原住民出沒的叢林。16世紀期間,臺灣的樟樹從山上延伸到平原,到了19世紀更擴展至西海岸,乃至於大清帝國不甘於樟腦的貿易權力外溢,被外商控制樟腦銷售獲利。1861年7月,首次宣布樟腦的實施專賣政策,由官府自辦腦館,向製腦者直接收購,然後再轉售給洋行,終致因影響到洋行的龐大利益而遭致聯合反對。
1869年,官府在廢除樟腦專賣後,市場上馬上就出現以往的壟斷抑制效果。檢視其中有部份樟腦輸出量減少的年份,亦是受到1887年樟腦再度收歸官方專賣品的影響。1891年,官府不得不再度取消專賣,改採一種「樟腦灶稅」,每口腦灶每月都須繳納固定的稅捐,以及樟腦運到港口裝載外銷,另要繳納釐金的商業銷售稅,更增加了業者的財稅負擔。
1895年,日本統治臺灣,樟腦出口又分別受到總督府〈臺灣樟腦及樟腦油專賣規則〉、〈臺灣樟腦及樟腦油製造規則〉,規定有意從事樟腦或樟腦油製造業者,須事先獲得總督府許可,導致樟腦產量的減少,乃至於最後被人工合成樟腦所取代。
臺灣的開口通商和推動近代化產業轉型,促進了北部茶葉與南部砂糖業的興起,而樟腦生產規模的不如茶、糖,主要還是因為政府收歸官營制度的專賣壟斷,使得民間和外商企業要在臺灣資本主義市場上,充分展現自由競爭的活力仍然受到相當的限制。
當代美國制度經濟學史、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諾斯(D. C. North, 1920-2015) 在《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書中,指出:交易成本的發生是因為訊息既要花費成本,而且市場交換雙方也會出現資訊不對稱的現象;同時,也因為不論以任何方法發展形成的制度,其所安排人類互動的結構,亦都會造成某種程度的市場不完全結果。
對臺灣發展中的企業經營者角度而言,英美資本的不斷進入臺灣市場,尤其在臺灣被迫開港,及正式對西方開放貿易之後,西方政經文化也深深影響臺灣企業的組織與經營型態,逐步形塑出現臺灣家族企業的雛形。
- 綜合新聞-11-22- 113年全國語文競賽在花蓮登場 2,491名語文菁英競
- 地方新聞-11-22- 保障學童午餐安全 新北市府視察團膳工廠確保
- 地方新聞-11-22- 運用首創智能遙測系統 新北市加強柴油車排放
- 綜合新聞-11-22- 新北國際技職青年大使授證代表赴美 展現SSS級領
- 綜合新聞-11-22- 行動與改變-邁向淨零校園 淨零永續教育新篇章
- 綜合新聞-11-22- 特教生的創意之旅:用AR、月經包體驗學習與提升
- 綜合新聞-11-22- 大橋國小「運動主題書展」開展了! 閱讀與運動體
- 綜合新聞-11-22- 台北育達高中餐飲管理科名人名廚講座,名廚鄭
- 綜合新聞-11-22- 外國友校接力視訊及來訪 金甌女中國際交流熱鬧
- 綜合新聞-11-22- 適性教育發展引領未來 泰北學子耀眼表現啟發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