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大策辦 「新南向新世代 深耕東南亞」國際論壇
(台灣TB新聞網/資深記者劉志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於前(23)日假和平校區宏遠廳,攜手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及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共同舉辦2021年「新南向新世代 深耕東南亞」國際研討會,主題為「深耕東南亞」。研討議題分別為:南向下的台灣與印尼;東南亞教育、認同與人口;泰越的文化與政治及東南亞研究深耕與發展等四項。由總統府資政蕭新煌與高師大校長吳連賞共同主持開幕式,邀請外交部副處長劉昶成先生、移民署南區事務大隊的謝文忠大隊長、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林開忠副教授、義守大學華語文暨國際移動力中心主任黃文琛副教授、高師大東南亞暨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利亮時教授、文藻外語大學應用華語文系主任卓福安副教授及其東南亞學系系主任林文斌副教授等,專家與學者出席與會。
高師大校長吳連賞致詞表示,從2015年東協十國成立之後,經濟地位愈趨重要,從「經濟地理」的觀點來看,「深耕東南亞」乃重中之重。其次,吳校長點出台灣在「新南向政策」的弱化,若從媒體在台灣加入「東協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架構」(ASEAN Framework for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的議題來看,此10+6(東協10國+中、日、韓、澳、紐、印度)的組合確實關係到台灣在RCEP的可能與重要性;加上台灣的經濟能量(例如光電、電子)在疫情期間仍是正成長,更突顯台灣經濟在「後疫情時代」仍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財團法人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蕭新煌資政提到,從基金會的觀點來看,東南亞研究應重視新南向政策下的教育努力和成果,他提到台灣與東南亞的交流不僅僅在經貿,還在教育與學術上的交流。蕭資政同時舉出,台灣與東南亞的交流在李登輝、陳水扁時代即已開始,至今已強調「以人為中心」的全方位交流。因此如何開拓以「南方」為主的東南亞研究格外重要。因為「南方」,所以今年的東南亞研討會舉辦地點從埔里的暨南國際大學搬到高雄師範大學,地點更為「南方」。本次研討會,論文發表人都是研究東南亞的學者與專家,針對不同議題進行9篇精彩論文發表,獲得評論人及與會人員極高評價與肯定,相信對於「深耕」東南亞有極大助益。
- 兩岸藝文-10-17- 2025 台北藝術博覽會 ART TAIPEI 共感 · 回聲 Reson
- 地方新聞-10-17- 新北幼兒園體罰疑雲再起 議員陳乃瑜批監督失
- 地方新聞-10-17- 中央挹注 4655 萬 新北首座智慧抽水站啟動興建
- 地方新聞-10-17- 東北角紅甘進入賞味期 新北推美食結合人文生態
- 地方新聞-10-17- 淡水魚市週末限定 賞畫品海鮮粥還能彩繪大漁旗
- 地方新聞-10-17- 淡江大橋明年五月通車 串聯淡水八里打造北海
- 地方新聞-10-17- 淡江大橋明年通車 新北規劃3公車快線串聯淡水八
- 地方新聞-10-17- 新北三讀通過氣候變遷自治條例 邁向2050淨零目
- 地方新聞-10-17- 萬金石馬拉松邁向運動平權 新增女性與非二元
- 地方新聞-10-17- 臉書廣告誘騙投資 新北刑大破假投資詐團扣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