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國際學伴視訊及實體交流 提升中小學生英語能力
(台灣TB新聞網/資深記者劉志成)為提高學生學習英語文的興趣與動機,教育部國教署委託國立台灣大學規劃實施「國際學伴計畫」(ICL),招募來台留學的外籍大學生擔任大學伴,與國內的中小學生每週進行英語視訊,並安排每學期一次實體「相見歡」到校活動,讓大小學伴見面交流。七年多來已有625所中小學參與,每年有千位以上的大學伴參加,服務超過兩萬名學童。
教育部國教署說明,參與計畫的外籍大學伴,都是目前在國內頂尖大學攻讀學位或是交換、訪問的學生,經過計畫團隊評選通過,每位外籍生皆搭配一位本國生,負責與中小學的課前、課後溝通,及課間必要時的協助及翻譯工作。除每週以視訊方式交流,每學期在學期間也會安排大學伴至服務的中小學進行實體「相見歡」活動,以加強中小學生的英文溝通能力及學習動機,為提升國際移動力作準備。
計畫的交流內容非常多元,除了大學伴以英語介紹自己國家的文化、經濟、政治、食衣住行等,小學伴也會在輔導下學習以英語介紹自己所屬地區的台灣在地文化,甚至是原住民文化。許多小學伴更主動學習相關的英語辭彙及簡報技巧,有九成以上學童希望能繼續參與計畫,中小學老師也對學童的學習態度改變感到開心。
像是台南市安順國中的實體交流以「在地化」學校特色為主軸,進行各項有趣闖關活動,例如珍奶製作、機器人對抗賽及用液態氮將棉花糖變成脆餅實驗,最後再透過影像欣賞當地美麗景點、品嚐在地美食風味,讓大學伴也能感受台南的文化特色。
台東縣富山國小邀請到多位在地編織藝家指導學生製作毛球吊飾,以及跳原住民舞蹈讓大小學伴熱情互動,過程中也自然搭起友誼的橋樑。南投縣頭社國小老師分享說,大學伴熱情地與孩子們分享自身的經驗與國家文化、歷史等,讓孩子開心學習且有收穫。而疫情期間無法進行實體交流時,日本大學伴還特別手做禮物寄送給師生,令人相當感動。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透過國際學伴計畫的執行與推動,讓參與的中小學學童整體的英語能力有所提升,未來國教署仍將支持相關的做法及計畫,期能加速中小學的國際化,有效縮短城鄉間英語能力的差距。
- 綜合新聞-10-22- 教育部頒獎表揚大專校院媒合工班支援災後復建
- 綜合新聞-10-22- 濱江實中深化國際教育交流 締結新加坡義順中學
- 社會新聞-10-22- 豪雨襲新北汐止長青路坍方 市府工務局搶修恢
- 頭版新聞-10-22- 2025台灣網際網路研討會(TANET)暨全國計算機會
- 社會新聞-10-22- 台中疑爆非洲豬瘟 新北啟動全面稽查及禁止廚餘
- 產業新聞-10-22- 鄭英耀部長領航教師教育新願景—推動多元創新
- 頭版新聞-10-22- 台中傳疑似非洲豬瘟 新北議會民進黨團籲加強防
- 兩岸藝文-10-22- 教育部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計畫113年度學員
- 社會新聞-10-22- 教育部嚴格把關食安與營養 學校午餐安心上桌
- 頭版新聞-10-22- 宏匯年底簽約投資86億 打造新莊複合型轉運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