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大深耕計畫成果豐碩 為社區及農村打造幸福的「在地」滋味
(台灣TB新聞網/資深記者劉志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於今(25)日上午假行政大樓10國際廳,舉辦「深耕計畫成果」發表會,邀請協力單位與夥伴單位共襄盛舉。高師大以在地關懷環境教育,建立大學、企業與社區產業協作平台,落實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同時結合農委會水保局農村實踐共創計畫,攜手高雄市工務局、台電、中鋼教育基金會、漢翔志工隊等單位,共同協力發展與推廣地方產業鏈結及體驗經濟的行銷方式,跨域串聯人與土地的關係,延續文化傳承與風土經濟,領會農村及濕地魅力,深化大學與在地的連結,實踐跨域創新及地方文化的傳承。
計畫主持人科環所教授蔡執仲強調,研究團隊除持續與長期合作的糖廠社區發展協會、大旗美農村體驗直賣所、三和瓦窯等夥伴外,也不斷拓展新的伙伴,包含高雄市彌陀區漯底社區發展協會、六龜區寶來社區發展協會、合一生活、中磊旅行社、嘉義市良益香料屋、屏東縣高樹鄉大埔合作社、大樹區九曲庄內社區發展協會與水寮社區發展協會、茄萣區茄萣觀光發展協會等具地方創生優勢的社區發展協會,以及福安國小、姑山國小等校,大樹區九曲里、和山里、水寮里、竹寮里等里,以「點的深化」、「線的串聯」與「面的整合」串連為高屏地區的創生網絡。
理學院院長洪振方指出,為落實大學社會責任的實踐精神,發揮產官學的資源整合與地方特色連結,輔導設立環境教育基地及食農教育基地,延續傳統釀造技藝,促進社區、小農、企業的橫向跨域合作,讓大眾從知農、體農、創農,持續深入社區共學。藉由「永續」及「共好」為出發,形成環境生態支持系統,活化城鄉在地資源創造新的價值體系。
高師大校長吳連賞表示,本次深耕行動強調落實在地的特色,從“心”掌握風土的滋味,以在地的食材藉由釀造深入生活,以慢活的方式重新建構人與土地的關係,並持續陪伴「糖廠社區發展協會」,於今年度獲得國家環境教育特優獎。在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設立食農教育基地,與中鋼教育基金會合作,運用福安國小閒置空間建立環境教育基地,姑山國小設立環境教育設施,推動學校及社區的食農教育、循環經濟、科普實驗營隊等課程,開發具特色環境教育課程,落實城鄉的永續發展。
- 企業報導-05-08- 母親節關懷媽媽 × 廣生堂幸福燕窩
- 企業報導-05-08- 洢蓮絲國際研討會 攜國內外專家醫師邁向輝煌十
- 地方新聞-05-08- 碧潭擺渡邂逅螢火秘境 新北和美山夜間戶外教學
- 綜合新聞-05-08- 學校午餐全面使用國產可溯源肉品 校園無萊豬
- 兩岸藝文-05-08- TOMICA小汽車55週年博覽會 睽違五年再次登台,台
- 地方新聞-05-08- 一滴血跡鎖定嫌犯 新北DNA鑑定系統效能躍升3倍
- 地方新聞-05-08- 迎接世壯運國際賽事 新北運動中心建設展秀軟
- 地方新聞-05-08- 「媽媽駕駛」撐起家計 新北70位女公車駕駛用方
- 地方新聞-05-08- 新北河濱蝶戀季5/10登場 花海光雕、音樂會邀民眾
- 地方新聞-05-08- 農用電動車進駐新北茶園地瓜田 青創攜手青農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