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技設備帶動手作體驗 鼓勵學生展露創意思維
(台灣TB新聞網/資深記者劉志成)因應十二年國教新課綱新增科技領域,期為每一位孩子營造適性與友善的學習環境,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自107年起持續協同全台22縣市政府共同補助各公立國民中學建置生活科技教室基本設備,若學校生活科技教師通過增能課程,學校可再申請擴充設備,提供學校更多元化的教學設備建置環境,截至111年已補助基本設備1,248間、擴充設備510間。
教育部國教署說明,透過教學設備的建置及教師專業的指導,更能在生活科技課程中強化學生「做、用、想」的能力。以雲林縣建國國中為例,該校教師指導學生透過3D列印技術製作多樣化的食物模型,再各自將列印出的食材拼湊組裝,並加入英文單字輔助教學,從與學生們的互動當中增添教學色彩,透過思考及手作過程展現做中學的精神,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育部國教署補助建置生活科技教室的台中市新社高中附設國中部也表示,一個良好規劃的生活科技教室可提供師生良好的學習環境,在生活科技課程包含製造、能源與動力、傳播、運輸、營建等科技學習的基礎下,該校針對授課教師的專長進行教學設備規劃與採購,透過相關操作機具與手工具的實作,進行各種材料的基本製作與加工。師生在設備良好、氣氛融洽的環境下進行教學與學習,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及教育目標。
教育部國教署強調,國中教育階段的生活科技課程著重創意設計,除了透過水電、門鎖、電子電路、太陽能等各式教學機具及材料,處理並認識生活層面等相關程序原理,亦多有應用建模軟體、程式設計、CNC數位製造等方式,結合實務模型結構與檔案軟體間的配合,多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意與設計能力。教師也能從對應的科技專業中,活化運用所擅領域知識。經由生活科技教室的建置及充實各式專業設備,除呼應新課綱科技領域中「科技的本質」、「設計與製作」、「科技的應用」、「科技與社會」等學習重點,更希望透過教師專業的指導,引領學生發揮「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的核心素養。

- 綜合新聞-10-22- 教育部頒獎表揚大專校院媒合工班支援災後復建
- 綜合新聞-10-22- 濱江實中深化國際教育交流 締結新加坡義順中學
- 社會新聞-10-22- 豪雨襲新北汐止長青路坍方 市府工務局搶修恢
- 頭版新聞-10-22- 2025台灣網際網路研討會(TANET)暨全國計算機會
- 社會新聞-10-22- 台中疑爆非洲豬瘟 新北啟動全面稽查及禁止廚餘
- 產業新聞-10-22- 鄭英耀部長領航教師教育新願景—推動多元創新
- 頭版新聞-10-22- 台中傳疑似非洲豬瘟 新北議會民進黨團籲加強防
- 兩岸藝文-10-22- 教育部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計畫113年度學員
- 社會新聞-10-22- 教育部嚴格把關食安與營養 學校午餐安心上桌
- 頭版新聞-10-22- 宏匯年底簽約投資86億 打造新莊複合型轉運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