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語言向下扎根 幼兒快樂學母語
(台灣TB新聞網/資深記者劉志成)配合行政院推動「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鼓勵幼兒園教學融入本土語言,建構互相包容及尊重的多元語言友善環境,每學年度持續補助幼兒園申辦「本土語言融入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計畫,補助自編教材經費、專家諮詢費及教師參加語言能力認證報名費等。另為鼓勵幼兒園參與意願,自112學年度起,更提高幼兒園執行本計畫的補助經費額度,並透過多項策略提升教保服務人員相關專業素養,讓幼兒園獲取更多資源,以營造使用本土語言的環境。
以花蓮縣鳳林鎮立幼兒園為例,鳳林鎮雖為客家鄉鎮,但園內大多數幼兒不會說客語,為了提升逐漸弱化的母語,該園從105學年度參與計畫,透過日常生活對話、有趣的遊戲及律動歌謠,營造聽、說及唱的學習情境,潛移默化中讓幼兒自然學習客語;同時聘請專業的客語薪傳師每週入園一次,教導教保服務人員利用各項教保活動與主題課程結合,並鼓勵幼兒參與幼幼客語認證,教保服務人員參與客語初級認證,提升聽與說的能力,進而能用客語與人互動溝通。園內家長回饋,透過參與本計畫,幼兒變得更有自信,除了在幼兒園習得的客語會與家人分享,在家中看到學習過的語詞也會順口說出,客語漸漸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能將客語傳承下去,家長都很高興。
彰化縣私立天真幼兒園從106學年參與計畫至今,透過國教署補助將閩南語融入生活中,以引發幼兒對學習閩南語的興趣,例如添購本土語言的相關繪本,提供教師在課程活動與全園性活動使用;在活動轉換的時間,播放閩南語歌謠讓幼兒聆聽;教保服務人員使用閩南語與幼兒對話,並鼓勵幼兒以閩南語回應。另外,該園布置閩南語學習環境,設計符合幼兒生活經驗的課程,透過提供故事繪本、兒歌或童謠策略引導,結合主題課程和節慶活動,將閩南語融入幼兒日常作息活動當中,例如讓幼兒親手製作發粿,學習其中的文化意涵,感受傳統文化及本土語言密不可分,讓幼兒在真實情境中學習和使用閩南語,用自然的方式,讓閩南語成為師生日常互動時所使用的語言。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將持續鼓勵各幼兒園創造開放、包容及尊重多元文化的學習環境,使本土語言成為師生日常活動進行時的語言。透過互動、參與的教學方式,培養幼兒在幼兒園使用本土語言,提升「聽」與「說」的能力,進而將本土語言延伸至家庭裡的親子互動,讓本土語言更全面的扎根,達成幼兒自然運用本土語言的目標。

- 綜合新聞-03-18- 台北市拓展國際教育版圖!與日本長野縣簽署合
- 綜合新聞-03-18- 運動企業認證邁入十年里程碑 蓄積企業永續量能
- 地方新聞-03-18- 智慧城市展登場 新北新創團隊拚國際商機
- 綜合新聞-03-18- 新北市學子繁星圓夢 2,377名學生上榜 在地就學繳
- 綜合新聞-03-18- 新北幼教新里程!第2座全國最大浮洲非營利旗艦型
- 綜合新聞-03-18- 創新中小學AI教育 打造AI教育新世代
- 綜合新聞-03-18- 深化數位學習 114年度入校陪伴實施計畫再啟航
- 綜合新聞-03-18- 台灣最強!台灣尚勇!棒球主題書展暨棒球文物
- 綜合新聞-03-18- 「飛越三千公里,拓展台日情誼」--成淵高中接待
- 綜合新聞-03-18- 泰北國際雙語學校升學博覽會 匯聚國內外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