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及台電發布去碳燃氫的零碳發電技術
(台灣TB新聞網/記者陳念祖)中央研究院與台灣電力公司14日發布去碳燃氫技術,該技術在燃燒天然氣前,先把天然氣甲烷中的碳拿出來存儲,發電時只燃燒氫氣。該項技術的成本是電解水來取得氫氣燃燒的1 /7。
中央研究院與台灣電力公司14日樹林台電綜合研究所,舉辦去碳燃氫發電技術發布會,蔡英文總統親臨現場,出席技術發表會者包含,中研院副院長周美吟、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委吳政忠、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高仙桂、經濟部部長王美花、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巫月春、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林法正、中山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簡定華等人。
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表示,面對全球減碳、能源轉型的重大挑戰,去碳燃氫技術提供了新的科技選項。此技術可裂解天然氣以去除其中的「碳」、僅燃燒其中的「氫」,逐步創造零碳電力。 中央研究院在兩年前提出此技術,並積極和台電合作研發,證實此項技術能接軌既有發電系統,將研究與應用成功垂直整合。
據了解,去碳燃氫可免除天然氣發電,二氧化碳捕捉及儲存的問題,對台灣及全球天然氣發電減碳有極大助益。
中央研究院表示,蔡總統肯定此項研發成果,表示淨零排放是全世界的共識,也是台灣的目標。中研院與台電公司攜手合作,發布「去碳燃氫」混氫發電技術,是產學合作的最佳案例,也是台灣邁向淨零碳排的重要里程碑。
中研院永續科學中心陳于高執行秘書表示,中央研究院研發「去碳燃氫」發電技術,具有5大優勢:
一、使用較低能量: 天然氣去碳產氫僅需電解水l/7的能量。
二、避免氫氣運輸及儲存之問題: 去碳燃氫設備可建置於發電廠即時就地發電,避免儲存、運輸氫氣帶來的問題。
三、逐步創造低碳電力:可藉由提高去碳轉化率及混氫比例,逐步減碳至零碳發電。
四、放大零碳電力:若以再生能源產生的電投入,將可達到3倍複利效果的零碳電的產出,可讓零碳電效益以指數方式放大。
五、提供備用能源及工業材料:去碳燃氫技術所獲得的高品質碳,可用作工業材料,並可當成儲備能源,以應不時之需。
2022年中研院發表的淨零科技政策建議書,強調「創造足夠的零碳電力」為我國淨零策略的重中之重,並提出包含「去碳燃氫」的五大優先推動的新科技。
中研院的Alpha計畫團隊今年2月與台電簽署減碳備忘錄,首推「去碳燃氫」應用,與台電工程人員積極合作,逐步提升技術效率及規模,終於在近期取得可實用的成果。中研院表示,在全氫燃燒發電機尚未商化之前,若能利用現有燃氣發電機組進行混燒發電,即可為我國減碳工作邁出重要一步。
中研院將積極推動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的垂直整合,與各界攜手合作,促成我國淨零碳排早日達標。

- 兩岸藝文-10-17- 2025 台北藝術博覽會 ART TAIPEI 共感 · 回聲 Reson
- 地方新聞-10-17- 新北幼兒園體罰疑雲再起 議員陳乃瑜批監督失
- 地方新聞-10-17- 中央挹注 4655 萬 新北首座智慧抽水站啟動興建
- 地方新聞-10-17- 東北角紅甘進入賞味期 新北推美食結合人文生態
- 地方新聞-10-17- 淡水魚市週末限定 賞畫品海鮮粥還能彩繪大漁旗
- 地方新聞-10-17- 淡江大橋明年五月通車 串聯淡水八里打造北海
- 地方新聞-10-17- 淡江大橋明年通車 新北規劃3公車快線串聯淡水八
- 地方新聞-10-17- 新北三讀通過氣候變遷自治條例 邁向2050淨零目
- 地方新聞-10-17- 萬金石馬拉松邁向運動平權 新增女性與非二元
- 地方新聞-10-17- 臉書廣告誘騙投資 新北刑大破假投資詐團扣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