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綜合新聞 > 媒體素養扎根國中小 國教署補助41所基地學校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資深記者劉志成 時間:2025-10-20 人氣:

媒體素養扎根國中小 國教署補助41所基地學校

 (台灣TB新聞網/資深記者劉志成)媒體素養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素養之一,結合各領域課程實施,為強化培養學生媒體識讀能力,破除假訊息危害,教育部國教署推動「中小學媒體素養教育推廣計畫」,114學年度補助41所國中小作為基地學校,實施媒體素養校訂課程,鼓勵各校以成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實施校訂課程、發展教材教案等方式,全力推動媒體素養教育向下扎根。透過教師共備規劃多元學習課程,讓學生辨識訊息真實性,了解正確運用社群媒體,強化個資保護與網路安全,避免網路詐騙。  

台北市立萬華國中於八年級安排每週1節課,實施「想享DNA—4N探索學園」校訂課程,課程設計以「不盲從、不盲信、不盲辯、不忽視」為核心理念,緊扣AI時代的挑戰,聚焦於媒體識讀與事實查核能力的養成。教師張嫈嫈表示,利用教學結合AI生成假新聞、網路謠言等時事案例,引導學生運用科學思維判讀資訊,辨析訊息本質。  

萬華國中將學習延伸至課堂外,舉辦豐富多元的體驗活動,例如:學生運用校內電台製播Podcast節目、創作公民新聞、參與紀錄片巡迴演講,並結合在地文化,進行市場走讀活動。在真實生活情境中,學生實際操作資料蒐集、事實查核與議題報導,展現高度的媒體素養整合能力。  

台南市樹林國小於三至六年級,規劃媒體素養彈性課程,包含媒體製作、認識傳播科技等內容;並與社區及在地文史結合,成立「看見家鄉社團」,由教師帶領學生拍攝家鄉紀錄片,讓學生成為善用媒體、發揮傳播科技正向影響力的「數位公民」。  

樹林國小教師楊易霖表示,透由精選媒體素養相關新聞報導作為補充教材,引導學生理解新聞的多元觀點,並學習消息來源查證與平衡報導等要素,建立學生「看見訊息、了解觀點、找證據」的基本能力。  

彰化縣寶山國小一至六年級均實施「資訊與媒體素養」課程,對於低年級設計「3C使用停看聽」,建立學生正確且健康使用3C產品之觀念;中年級則實施「解謎高手」課程,破解生活中常見的廣告、媒體報導、網路中的假訊息;高年級則以「小心AI假影片」為主題,帶領學生認識生成式AI及辨識虛假影片,並了解散布假訊息所面臨的法律問題及相關罰則。  

寶山國小教師林根煌表示,課程實施方式以結合繪本、媒體影音、網路資訊、解謎遊戲、製作媒體內容為主,引導學生識別假新聞,並透過「觀察、分析、創作、批判思考的學習歷程」,讓學生不僅理解媒體行銷策略,也能反思媒體影響力,提升媒體資訊判讀能力。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自108學年度推動「中小學媒體素養教育推廣計畫」,透過教師研習、教材提供、教案設計3大面向,提供教師充足的教學資源。41所國中小基地學校,由8所大學協助增能陪伴,以3年為期,將成功經驗推展至全國學校,以期培養學生善用科技、資訊與各類媒體的能力,並習得如何分析、思辨、批判人與科技、資訊及媒體的關係。

圖 /彰化縣寶山國小白曉珊老師指導南郭國小實施媒體素養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