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座「深層地熱探測井」開鑽帶來乾淨能源新希望 中研院與中油合作鑽探實驗加速台灣淨零轉型
(台灣TB新聞網/記者陳念祖)中央研究院與台灣中油公司合作開鑽台灣首座「深層地熱探測井」21日舉行開鑽典禮,該項鑽探實驗一旦成功,可獲得最高40(GW)的深層地熱潛能,為缺電危機的台灣,帶來乾淨能源新希望,加速台灣淨零轉型。
中央研究院突破傳統地質測量與探勘的限制,運用精密地質探測技術定位北宜蘭熱源,並結合台灣中油公司的鑽井技術,21日在宜蘭員山鄉開鑽全台第一座「深層地熱探測井」,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並與經濟部部長郭智輝及台灣中油公司李順欽董事長等人共同見證此重要突破。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李建成指出,台灣過去受限技術,大部在做2000公尺以內的淺層地熱探測,此次中研院團隊,在分析定位多處高溫熱源潛能位址後,初判在員山鄉的位置,4000公尺的深度,有最大可能的「深層地熱」,估計有4~4040(GW)的深層地熱潛能。
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並指出,有關地熱能源的開發需中央多單位與地方政府通力合作,特別是相關的法規修訂整合,法規修訂完成才能吸引投資人安心的投資鑽探深層地熱。
經濟部部長郭智輝表示,這項深層地熱探測一旦成功,不但可解決台灣未來的需電壓力,也可推展到全世界去,成為台灣一個新能源的產業,前途不可限量。他並期待
中研院利用精密地質探測先進技術,應用大地電磁、反射震測及震波成像法與3D建模定位,找出最大可能的地下熱源,再與有豐富鑽井工程的台灣中油合作,結合多位地質專家協助,一起定位出高溫熱源潛能的熱能源儲集位址。
中央研究院指出,此次鑽井目標深度超過4公里,是我國首次進行深層地熱探鑽。鑽井工程則仰賴台灣中油公司的核心技術,在探鑽過程中可以獲取更多地質與地下熱分布的資訊,以期進一步了解宜蘭地區地下熱源的動態,使我國地熱能源的發展可以盡快累積經驗,加速成長。
中研院並指出,全球正積極推動低碳能源的開發與應用,此次鑽探地熱能源,可顯示我國發展自產低碳能源的決心,亦是台灣邁向淨零排放的關鍵舉措。「深層地熱探測井」計畫由中研院與台灣中油公司合作進行,也是國家科研力量的整合展現,此一模式對未來實踐科學技術應用,開發多元自產能源,加速實現淨零目標,有重大的意義。

圖一、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左)與台灣中油公司董事長李順欽(右)在探測井握手合作深層地熱探測。(記者/陳念祖 攝)

圖二、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前)祈求「深層地熱探測井」開鑽順利成功。(記者/陳念祖 攝)


- 綜合新聞-05-16- 2025 CCCE電競大賽台北熱血開戰,AI遊戲設計賽首次
- 地方新聞-05-16- 世壯運選手住宿把關 新北聯合稽查打造安全後盾
- 地方新聞-05-16- 捷運三鶯線年底試營運 沿線5座特色公園同步煥
- 綜合新聞-05-16- 體育署舉辦114年度游泳池線上研習會 「打造優質
- 綜合新聞-05-16- 新北投資1億打造「未來科技人才鏈」 聯手7校 開
- 綜合新聞-05-16- 「走進校園,就像走進地方的故事」 美感改造啟
- 地方新聞-05-16- 淡水河出海口海堤段自行車道動工 打造海景第
- 地方新聞-05-16- 畢業生職場備戰 新北免費開課教履歷、面試還
- 地方新聞-05-16- 新北長照卓越獎頒獎 侯友宜表揚20位長照英雄
- 地方新聞-05-16- 新北鐵腕取締蘆洲無照網咖 斷水斷電杜絕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