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試所全台首創海門冬量產技術 可望大幅減少牛羊甲烷排放
(台灣TB新聞網/記者陳明宗)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成功開發海門冬四分孢子體陸上型人工養殖技術,並已技轉予國內廠商高科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為畜牧業淨零排放提供一項創新解方,此技術不僅解決海門冬量產的瓶頸,更透過作為牛羊飼料添加物,可望大幅降低反芻動物的甲烷排放量。
水試所所長張錦宜指出,這項成果已開啟台灣畜牧產業與海洋科技結合的新篇章,為實現2050淨零排放目標做出實質貢獻。
近年來海門冬因其能有效減少反芻動物甲烷排放而備受國際關注,國外許多研究證實,在牛隻飼料中添加1%左右乾燥海門冬,可減少高達90%的甲烷排放。然而,過往因海門冬人工養殖技術困難、野外採集量有限,使其商業應用受阻。
有鑑於此,水試所積極投入研發,並成功開發出陸上型人工養殖技術,確保能穩定且大量的供應海門冬,且經由體外試驗與動物試驗初步確認減少甲烷排放的有效添加劑量。
另外,在水試所的淨零研究,所進行體外瘤胃發酵試驗,確認台灣周遭海域野生海門冬及與其人工養殖海門冬對牛隻甲烷的抑制,呈現令人振奮的效果,同樣在添加0.5%的劑量下,野生海門冬的甲烷抑制率為91.24% ,而水試所人工養殖的海門冬,抑制率則高達98.30%。
不僅如此,當添加劑量來到1%,抑制率更是達到了驚人的99.82%,證明人工養殖海門冬減甲烷成效穩定且更高效!在初步的動物試驗中,也觀察到添加低劑量的海門冬,即可降低六成以上牛隻噯氣高峰時的甲烷排放。
所長張錦宜表示,目前海門冬量產技術已成功技轉予國內高科生技,不僅促成產學合作的典範,也讓這項關鍵技術得以落地,為後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可望帶動綠色產業鏈共榮發展。
此外,水試所亦已進行國產海門冬餵飼本土牛羊的先期動物試驗,檢視其甲烷抑制成效及對動物健康的影響,未來會與農業部畜產試驗所合作,建立更完整的本土科學數據。
相關成果除展現台灣自有藻種在減碳飼料應用的潛力,更為低碳乳製品開發創造新契機。隨著消費者對氣候變遷與永續飲食的關注日增,來自低碳排牛隻的「低碳乳」,可望成為兼具環保價值與在地特色的新選擇,讓民眾在喝下一杯鮮乳的同時,也為淨零排放盡一份心力。


- 產業新聞-08-27- 水試所全台首創海門冬量產技術 可望大幅減少牛
- 天機神算子-08-27- 今彩539 → 04、37
- 社會新聞-08-27- 中華天下父母心與快樂之道協會攜手 歌藝比賽凝
- 社會新聞-08-27- 祖父母節真情永在 華山用愛陪伴
- 名人演講-08-27-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再生醫療‧掌握先機
- 綜合新聞-08-26- 總統盃3x3籃球賽南區賽事 台南古都本週末熱情
- 地方新聞-08-26- 東北角夏日限定海味 礁岩「鐵甲」石鱉鮮甜上
- 地方新聞-08-26- 耗資千萬變身美學菜市 三峽市場融入藍染文化
- 地方新聞-08-26- 全國戶政日傳捷報 新北戶政業務評鑑勇奪六都冠
- 地方新聞-08-26- 基北北桃四縣市攜手防毒災 跨市實兵演練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