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地方新聞 > 中秋前夕碧潭堰毛蟹三度溯溪 生態友善設計見證復育成果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孫曜樟 時間:2025-09-26 人氣:

中秋前夕碧潭堰毛蟹三度溯溪 生態友善設計見證復育成果

(台灣TB新聞網/記者孫曜樟)新北市碧潭水域於中秋節前夕再度迎來生態盛景,水利局24日晚間觀察到大量毛蟹第三次溯溪而上,現身碧潭堰準備前往上游繁殖。此次現象發生於毛蟹繁殖期,證明碧潭堰魚道設計成功與新店溪水質改善,展現生態廊道營造成效。水利局長宋德仁指出,毛蟹洄游是河川治理兼顧永續的關鍵指標,清華大學教授曾晴賢則分析氣候與水流為促成因素。

今年5月與7月,碧潭水域已兩度出現毛蟹大規模溯溪,24日晚間的第三次「蟹潮」進一步凸顯生態復育進展。碧潭堰於112年啟用,以「生態友善」為核心,設計多孔隙結構與緩坡魚道,降低水流速度,便於水生生物棲息與移動。水利局表示,毛蟹作為洄游物種,每年從河口逆流至中上游繁殖,其連續造訪印證魚道功能與水域環境穩定。

水利局長宋德仁強調,毛蟹對水質要求極高,大量出現反映新店溪水質持續改善。他說明,水利局長期推動淡水河系生態復育,包括河川淨化、綠化與魚道建設,目標營造友善棲地。今年毛蟹三度現身,不僅是生態喜訊,更顯示防洪安全與生態永續可並行。宋德仁引述觀察結果指出,碧潭堰啟用後已記錄多種魚類利用魚道,毛蟹成為評估成效的重要物種。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曾晴賢教授分析,毛蟹上溯數量與水流流量相關,本次現身的毛蟹體型為三次中最小,可能屬今年3月後從海域遷徙的第二批幼苗。他解釋,暴雨後的高流量促使稚蟹成群上溯,近期高水溫亦為夏季多次出現蟹潮的原因。然而,關於毛蟹具體族群數量、遷徙路徑細節及長期趨勢,現有資料尚未提供完整數據,需持續監測以釐清。

水利局呼籲民眾,若於碧潭堰周邊發現毛蟹,應避免捕捉以維護生態資源。中秋連假期間,民眾可至碧潭欣賞自然景觀,見證水域生命力。此次毛蟹繁殖現象雖顯示生態成果,但相關環境參數如水溫變化對繁殖的影響、人為活動干擾程度等,仍待進一步觀察與記錄。水利局將持續監測新店溪生態,確保廊道功能長期穩定。

圖 /碧潭水域再度迎來一波生態奇景密密麻麻的毛蟹三度造訪。(水利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