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掀起生機軸帶旅遊——重建中走出陰霾,原民食農趣見證土地復甦
【TB新聞網】花蓮在九月遭逢馬太鞍堰塞湖溢流重創後,經過兩個月的努力修復,逐漸恢復往日活力。為重新連結地方特色並推動永續觀光,花蓮縣政府啟動「農業生態軸帶旅遊」計畫,於 19–20 日推出「花蓮軸帶旅遊-琥珀原民食農趣」。兩天一夜的行程透過食農體驗、部落文化與生態探索,讓參與者以更貼近在地的方式走進花蓮,重新感受土地的溫度。

首站來到位於舞鶴台地的嘉茗茶園。這裡以蜜香紅茶聞名,老闆長期堅持無毒農法,與周遭山林維持和諧共存。團員們透過親手採茶、揉茶與品茶,體驗茶葉從山坡到茶杯的旅程;茶葉的甘甜如老闆與老闆娘細心維護的天然茶園。

接著前往木日光鶴岡文旦驛站,參加果園導覽與「柚子果醬 DIY」。同場舉辦的「樂遊洄瀾・農村旅遊交流同樂會」市集讓現場更加熱鬧,攤位各自展現花蓮在地的小農特色與手作魅力。團員一邊聽著講解、一邊親手操作,彷彿能在過程中感受到花蓮農村日常的步調與溫度。

夜幕降臨後,團隊走入馬太鞍濕地展開夜間生態探險。導覽員帶著大家在步道間尋找螢火蟲與各類夜行生物,腳步不自覺放輕、說話聲也柔了下來,讓人更能專注感受濕地在夜晚的細微律動。白日看似寧靜的馬太鞍,在夜裡其實藏著另一種熱鬧,以獨特的生態生命力迎接每位到訪者。

第二天行程走入更深的文化核心,以阿美族傳統「巴拉告(Palakaw)生態捕魚法」揭開序幕。以竹子、木材打造魚類棲地的古老智慧,展現部落與自然合作的方式,也讓參與者理解「永續」在部落不是口號,而是生活方式。

午餐體驗「石頭火鍋」,將燒得滾熱的蛇紋石投入竹筒中煮湯,香氣瞬間散開,讓大家不只吃到食材,也吃進山林中的自然風味。

接著進行馬太鞍文化導覽,從聚落故事到母系文化,從生態環境到生活智慧,都讓旅客更清楚地看見部落與土地之間的緊密連結。最後,以阿美族豐年祭歌舞帶動跳作結,團員穿上傳統服飾,跟著部落族人一同踏步、歌唱,親身感受節奏中的團結與感恩。
- 兩岸藝文-11-25- 全台必衝!北台灣首座 1,500 坪「恐龍沉浸式戶外
- 地方新聞-11-25- 新北說唱藝師陳寶貴逝世 文化局持續推動傳承
- 地方新聞-11-25- 議會民進黨備戰2026新北選舉 蘇巧慧與議員共商選
- 綜合新聞-11-25- 多媒科參與金馬影展深度體驗電影創作與心理議
- 綜合新聞-11-25- 北市8名選手參加農業類技藝競賽全數奪獎!勇奪
- 綜合新聞-11-25- 六都唯一認證!新北推動學習型城市 劉和然:打
- 地方新聞-11-25- 古亭消防分隊出勤被車潮封死 王欣儀:還要再橋
- 地方新聞-11-25- 水豚君碧潭展至12月28日 限量造型雞蛋糕引爆打卡
- 地方新聞-11-25- 新北冬茶展售會起跑 百萬冠軍茶飄香
- 綜合新聞-11-25- 歐盟技職教育團訪台 深化台歐教育合作

「台北客家」厚植
新北市社區治安評
11月27日 國北教大
動漫迷必看,日本
《人物大特寫》節
台北喜來登2025年感
台北榮總外科部胸腔外科主任許瀚水
立法委員曾巨威:稅制建全‧福國利
冠軍建材研發處協理林仁雄:陶瓷工
基隆長庚紀念醫院眼科主任莊蘭馨:
新店耕莘醫院內科部主任裴馰:三高
萬寶週刊社長朱成志:投資資訊‧社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