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科參與金馬影展深度體驗電影創作與心理議題
(台灣TB新聞網/資深記者劉志成)台北育達高中多媒體設計科日前參與 2025 金馬影展《野狐少年》青少年專場映後座談,於信義威秀 12 廳觀賞比利時導演華萊利・卡諾瓦的首部劇情長片《野狐少年》。學生透過大銀幕與片中拳擊少年卡密一同經歷意外後的恐懼、脆弱、人際斷裂與心理衝擊,也在映後近距離聆聽導演分享自身故事,深入理解電影如何轉化真實經驗與創傷議題。
映後座談由主持人林治文帶領,導演談到自己的靈感源自青年時期的意外:十五歲時因事故失血一公升,身體虛弱又遭同儕排擠,這段經驗使他理解「看不見的痛」如何在心裡發生。當導演提問「你們覺得卡密是真的痛,還是裝痛?」現場大多數學生舉手認為主角「是真的痛」,這點讓導演十分意外,台灣青少年能直覺理解劇中的身心症,而歐洲觀眾卻仍有一半認為主角在裝。隨後同學陸續提問,包括狐狸代表的意涵與為何使用拳擊作為核心文本等,導演也逐一分享:狐狸既象徵主角,也象徵少年友情的裂縫,而拳擊題材則源於其團隊文化、友情與脆弱更為透明的特性,這是一個青少年在痛裡慢慢發現世界不只拳擊的故事。
多媒科學生的觀後心得更反映了本次觀影的深度收穫。241班鄭家佳提到:「印象最深的是卡密朋友的轉變,當遭遇困難時,親友的不理解和背叛更讓人受傷。」341班陳彥齡也分享:「這部電影在描述成長過程中別人給予的期待與內心脆弱的掙扎和當遇到人際關係該怎麼去解決,這些成長的傷痕我們是否能去正視,當成為堅強的人時我們是否還能正視自己的疼痛和恐懼,我覺得電影非常的精彩也讓我更了解電影背後的故事和拍攝的過程有多麼不容易」學生能從角色的心理與人際情境連結自身經驗,展現媒體文本分析能力,也看見影像敘事的多層次力量。
透過本次金馬影展活動,多媒體設計科學生不僅接觸到了金馬影展現場,也以專業角度學習影像語言、心理象徵與真人真事改編的創作方法。從觀影、討論到與導演互動,同學們獲得難得的影視教育經驗,對未來影像創作、故事敘事與藝術表達有更開闊的視野。未來將持續帶領學生走入影視產業現場,讓技職教育與文化實作真正接軌。(照片來源: 台北金馬影展提供)
圖 /多媒科參與金馬影展深度體驗電影創作與心理議題- 社會新聞-11-27- 送安置反遭虐待!新北1歲童全身瘀青 家屬驗傷提
- 社會新聞-11-27- 攜手16企業捐節能家電助弱勢 新北年省逾6萬度
- 產業新聞-11-27- 九份山城芒花季登場 三大步道賞銀白花海
- 政治經濟-11-27- 新北環狀線十四張站開發案簽約 打造25萬坪立體
- 社會新聞-11-27- 新北六名國手代表台灣迎戰亞洲技能競賽
- 綜合新聞-11-27- 台北育達高中師生赴韓國見學
- 綜合新聞-11-27- 稻江護家公勤團隊領導力培訓營淨灘行動 以行
- 綜合新聞-11-27- 木柵高工全校戶外教育日 多元體驗環境保育與永
- 綜合新聞-11-27- 泰北以適性為名、以跨域為實-技藝教育研習打造
- 地方新聞-11-27- 銀髮貴人蕭老師以故事與遊戲運動 打造幼兒園溫

JR東日本大飯店台北
花蓮掀起生機軸帶
「台北客家」厚植
新北市社區治安評
11月27日 國北教大
動漫迷必看,日本
財訊雙週刊總編輯梁寶華:兩岸產業
台北榮總外科部胸腔外科主任許瀚水
立法委員曾巨威:稅制建全‧福國利
冠軍建材研發處協理林仁雄:陶瓷工
基隆長庚紀念醫院眼科主任莊蘭馨:
新店耕莘醫院內科部主任裴馰:三高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