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產業新聞 > 立法委員李桐豪演講『三中一青・福國利民』洪鈞培文教基金會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記者曾采瑄 時間:2015-05-24 人氣:

立法委員李桐豪演講『三中一青・福國利民』洪鈞培文教基金會

(台灣TB新聞網)最近半年多來,北京對台當局,將「三中一青」這個口號叫得震天價響。「三中一青」的原意,乃是北京要對台灣的「中小企業」、「中低收入」、「中南部」,以及台灣的「青年」,進行全面了解,運用市場力與台灣交流及「利益共享」。最近中國的超級富商雷軍和馬雲宣稱要投下巨資贊助台灣青年創業,就是「三中一青」政策的體現。

洪鈞培文教基金會借用此主題,五月九日邀請立法委員李桐豪主講『三中一青・福國利民』李桐豪委員以多年擔任立法委員與教學研究的經驗與背景分享心得,剖析台灣現況問題,這幾年台灣的空耗,幾乎已把自己逼入山窮水盡地步,每個人著急尋求解決方案,但好像又眾說紛紜,接著陷入無盡的輪迴當中,李委員一席演說,讓聽眾獲益良多。

老年化少子化社會 社經問題全面襲來

台灣面臨嚴重的少子化問題,這已經是近年來常聽到的社會議題,因為它的影響層面非常廣泛,從教育、社會福利、安養看護、幼兒醫療,到房地產、製造業勞動力、民間內需消費,影響遍布整個社會。

台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正在以每年約17萬的速度快速成長,這是前所未有的現象,對台灣的醫療設施和老人安養機制來說,未來需求會快速成長,殯葬業和安養業者會視為利多訊息,但對整個社會福利制度來說,則會造成社會保險制度負債累累,例如台灣的政務和軍職公務人員的退撫基金早已入不敷出,破產只是時間問題,公務人員和教育人員也即將面臨收入低於支出的問題,屆時政府勢必得舉債才能支出退休金,勞工保險基金在這種情況下也會破產,政府未來實施減少給付,或者增加提撥比例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除了社會福利制度和醫療問題,教育業更是第一波受到衝擊的產業,國中和國小的班級數量都得減少,教育部預估減少國中小共1.6萬名教師,流浪教師未來更難考上正式教師職缺,因為更多學校遇缺不能補、只能聘代理代課教師,兒童的教學品質也會受到影響,國中以下的少子化現象,至少得到2025年才有機會穩定下來,前提是台灣出生率不再下降。

對於全台各大學來說,學生數量驟減,可能會被迫減系,甚至倒閉,大學倒閉,周邊的餐飲店家和娛樂消費業者,教科書出版業者,也會跟著受到波及,影響層面非常廣。

如果考量台灣年輕人大多是從學校畢業,23歲以後才進入職場工作,產生實質勞動力來,而老年人平均在60歲過後退休來計算,台灣青壯年人口未來的扶養壓力會更沉重,另外,台灣消費力道較強勁的年齡層,30〜40歲的族群人數減少,例如台灣房地產購屋者,較高比例在30〜40歲的族群,2013年政府實施「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30〜40歲的族群通常是第一次購屋的首購族,支撐起房地產交易量一半的比重,除了房市,生活娛樂消費也有一定能力,這個年齡層的減少,對台灣民間消費的影響,不容小覷。

出生率幾乎是全球最低,婦產科、兒科醫師漸漸沒落,台灣許多的安親班和幼稚園吹起了熄燈號,幼兒用品業者不聲不響淡出市場,未來,人口持續下降,內需消費市場將跟著縮小,影響企業投資意願,經濟難以持續高速成長,對於台灣在國際上的經濟競爭力,絕不是好的徵兆。

人口結構是一個國家的長期國策,改變一個國家的人口問題,速成的方法靠移民,長遠的方法靠社會福利,提高出生率,低出生率初期,就像癌症初期,人們感受不到問題的存在,台灣現今的幼年人口比例低,早在1990年代就已經埋下隱憂,經過十多年後,問題才逐漸浮上檯面,現在就像癌症末期的病患,對於政府來說,處理這個問題相當棘手,以台灣為例,勞動力不足就靠引入外籍勞工,高等教育人數不足就開放外籍學生,全民健保和社會福利制度出問題就稍微修補,但這些都不是根本之道,台灣生育率始終沒有改善,那麼人口結構的問題就不會好轉,這將是台灣長遠的隱憂。

南北差距要平衡 需有尊重在地新思維

台灣幅員不過三萬六千平方公里,不像美、義或古猶大國疆域這般遼闊,原本應不致於出現所謂南北差距才是,但由於政府資源早年偏重北部,以致於長期以來不論教育水平、就業機會、所得或消費水準,甚至在文化、政治上,都可以看出明顯的南北的差距。

由於北部的家庭所得遠高於南部,使得南北的消費型態、消費規模也有顯著的差異,經濟差距引發政治對立,同時由於台灣南北差距也造成民眾對兩岸關係看法的歧異,這樣的歧異也影響了兩岸關係的發展,造成南部民眾對兩岸關係發展的不信任。

台灣的區域差異固然有來自政經政策及歷史成因,不過,社會對區域的詮釋,也影響著人們對於各地區的理解及印象。更有甚者,人的認知與態度常是加深區域鴻溝、形成區域發展不均的原因或結果。「從台北看天下」已根深蒂固:一種由上而下的視角,形成台灣社會中無形卻明顯可感的社會文化衝突來源。例如,中部地區被視為台北人可接受的周休文化娛樂區,濁水溪以南被視為民智未開的草莽之地,東部地區被視為台灣最後一個永續發展的希望。無論傳媒或政府,諸多以台北為本位的公共論述,顯示他們對台灣其他地區缺乏深層的認識與了解。

近年來,一種以後現代主義式觀察區域差異的視角逐漸在南部浮現,試圖重新認識南北角色、建構一個不同的北與南。簡言之,在「活出自我」、「創造唯一」的思考之下,南部可以重新被看見;南部可以不是粗鄙,而是推出電音三太子的新台客文化發源地;南部可以不用是草根,而是樂活;南部可以不用重拾北部生產的角色,可以拒絕石化廠、重工業區再進入。「轉型」成了南部的新出路,對比的是那個僵固在舊文化中的北部。

台灣的南北區域問題,大抵在上述政經因素交互、來回作用的影響下而越見複雜。南台灣的經濟弱勢,顯示台灣過去賴以運作的經濟成長模式有其瓶頸。數十年來,台灣靠著低價大量製造、高效率生產、快速運輸、出口貿易帶動經濟;而今一方面已不敵全球化生產移動的挑戰;另一方面勞工薪資及就業品質均難以提升。舊有的經濟模式雖有其不可磨滅的重要性,但從結構重整的角度思考之,嘗試加入新的經濟模式是有必要的。

企業外移、投資環境不佳 中小企業輔導政府需努力

台灣企業投資外移中國,近些年引起國內討論和爭議,儘管議論的主題與範圍既多且雜,但是綜合而言,企業的外移是否根留台灣,及其帶來的對我國的經濟、社會、甚至政治發展的影響,可謂是其中最普遍而重要的焦點問題之一。

當台商選擇以「台灣接單,大陸生產與出貨」的生產模式,將生產線轉向大陸,就勢必形成產業的外移。根據經濟部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前四大產業海外生產的比例已經超過五成。產業將大部分的生產與銷售轉移到大陸,一方面造成國內製造業的景氣沒有辦法隨著訂單需求而上升,另一方面,也使得國內的工作機會隨著生產的外移而流失。

國內投資成長速度趕不上資本損耗,造成就業機會減少,失業率提高,但勞工比率升高、雇主比率下降,台灣又是以中小企業為主,投資環境不佳,讓中小企業經營門檻提高,政府如何輔導支助中小企業也形成未來經濟的長遠問題。

立法委員李桐豪小檔案:

立法委員李桐豪為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學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經濟博士,曾任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金融系教授、臺灣證交所監察人、總統府財經諮詢小組委員、政治大學商學院銀行研究中心主任、修憲任務型國大代表、第5屆立法委員(全國不分區)、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金融系主任、美國財務分析師學院特許金融分析師(CFA)等職,現任第8屆立法委員。

立法委員李桐豪演講『三中一青・福國利民』洪鈞培文教基金會

▲立法委員李桐豪演講『三中一青・福國利民』洪鈞培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