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張道藩筆記03】反對印軍屠殺義士與歡迎李承晚總統
(全民專欄/陳天授)1953年10月8日與11月29日,《台灣新生報》分別刊出張道藩在「反對印軍屠殺義士大會」中的演說,與在「我民意代表歡迎李承晚總統」致歡迎詞。這兩篇文字,其主要內容都涉及與1950年6月25日在朝鮮半島所爆發的韓戰有關。
第一篇是張道藩在「反對印軍屠殺義士大會」中的演說全文,該報刊載:我們今天這個大會,是為了反對印度軍隊屠殺我們在韓國的反共義士而舉行的,大家都知道,韓戰停止以後,我們有一萬四五千個反共的義士在韓國,這些反共義士,他們都是大陸上優秀的青年和善良的同胞,當他們在朱毛匪幫控制之下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時候,匪幫強迫他們到韓國去和聯合國軍隊作戰,他們也只好參加。但是他們早就下了決心,準備一到前線就向聯合國軍隊投降,希望透過這種方法,能夠來到自由中國來參加我們反共抗俄收復大陸拯救同胞的偉大工作,結果他們投降的目的是達到了,韓境停戰的時候他們卻沒有得到自由。因為中共奸匪硬說:如果經過說服工作他們還會回到匪幫那邊去的,所以聯軍在停戰協定裡面規定了要送他們到中立區去,讓匪幫對他們有一次解釋的機會。
張道藩在大會中繼續說這些在韓國的反共義士,他們到了中立區,是由印度代表所主持的所謂「中立國遣返委員會」和印度軍隊所管制的。依照停戰協定中立國遣返委員會對於這些反共義士是不能夠用武力脅迫他們回到匪幫那邊去的。到解釋的時候也不能強迫他們參加解釋會議,更不能使用個別解釋或重複解釋的辦法,以免他們受共匪威脅。可是他們到了中立區以後,所謂「中立國遣返委員會」就違背了停戰協定,散發了一張「告戰俘書」給他們。這封信完全是偏袒共匪引誘威逼他們回到共匪那邊去的。接著又訂了一個「解釋規則」,裡面規定,所有不願遣返的戰俘都要參加匪幫的解釋會議,而且必須接受個別談話和重複解釋。這都是完全違反停戰協定的。我們中國和韓國的反共義士們,當然知道這其中的陰謀,當然是一致反對的,因此,管制他們的野蠻的印度軍隊開始對他們屠殺了。……我們要求趕快的無條件恢復反共義士的自由!我們大家熱烈的歡迎中國反共義士到自由中國來!
第二篇是張道藩在我國國民大會代表及立監兩院委員舉行聯合歡迎會,歡迎大韓民國李承晚總統,他以立法院院長的身份代表致歡迎詞,盛譽李總統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偉大人格。並強調「我們中韓兩大民族,此後一定能在兩位元首—蔣總統和李總統—的賢明領導之下,加強團結,合作互助,致力於反共抗俄的偉大事業。在不久的將來,不但能使中國大陸,國土重光,人民得救,大韓民國獲得統一自由,同時也定可消弭赤禍,奠定世界的真正和平。以下是致歡迎詞全文(略)。
張道藩先生是在1952年2月正式接任立法院院長,直到1961年2月請辭。檢視1953年10月和11月,上述報紙刊載他發表的這兩篇文字內容,可以幫助我們對於韓戰之後,整個東亞,包括印度、朝鮮半島,和兩岸關係的情勢,特別是美國參戰的角色,讓當時已經岌岌可危的中華民國政權,得以在台灣重新穩定下來。
史上常謂:有了韓戰先前在政治上穩住了中華民國的生存;才有了越戰後來在經濟上活絡了中華民國的發展。韓戰和越戰的戰爭情勢發展,都與美國參戰有非常密切的關係,這似乎讓我們更容易聯想到,張道藩院長在他這些充滿「自由」、「反共」,乃至於「民主」的用語,在他那個年代所含有的深層意義來。(作者現任台北城市大學榮譽教授)
- 綜合新聞-10-22- 教育部頒獎表揚大專校院媒合工班支援災後復建
- 綜合新聞-10-22- 濱江實中深化國際教育交流 締結新加坡義順中學
- 社會新聞-10-22- 豪雨襲新北汐止長青路坍方 市府工務局搶修恢
- 頭版新聞-10-22- 2025台灣網際網路研討會(TANET)暨全國計算機會
- 社會新聞-10-22- 台中疑爆非洲豬瘟 新北啟動全面稽查及禁止廚餘
- 產業新聞-10-22- 鄭英耀部長領航教師教育新願景—推動多元創新
- 頭版新聞-10-22- 台中傳疑似非洲豬瘟 新北議會民進黨團籲加強防
- 兩岸藝文-10-22- 教育部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計畫113年度學員
- 社會新聞-10-22- 教育部嚴格把關食安與營養 學校午餐安心上桌
- 頭版新聞-10-22- 宏匯年底簽約投資86億 打造新莊複合型轉運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