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未抗日130週年紀念暨世界客家雜誌創刊十週年論壇」
主持人發言稿
(全民專欄/黃炎東)各位貴賓、各位師長、各位學界先進,以及所有關心客家文化與臺灣歷史的鄉親朋友,大家午安!
我是黃炎東,今天非常榮幸,能擔任「乙未抗日130週年紀念暨世界客家雜誌創刊十週年論壇」的主持人。在正式開始之前,請容我代表主辦單位,向今天所有蒞臨的貴賓致上最誠摯的感謝。特別是,我們有幸邀請到幾位對臺灣社會與客家文化貢獻卓著的賢達。各位的蒞臨,不僅是對我們這場論壇的莫大肯定,更是對客家文化傳承與發展的熱切支持。同時,我也要向所有在座的學者與朋友,致以最深的敬意。
今天這個場合,我們將兩個極具歷史與文化意義的節點並陳:一個是130年前,臺灣歷史上那場波瀾壯闊的「乙未抗日」;另一個,則是十年來,為客家文化默默耕耘的《世界客家雜誌》。前者是我們回首過去,找尋歷史根源的座標;後者,則是我們立足當下,展望未來、傳承文化的媒介。這場論壇,不僅僅是為了紀念與慶祝,更重要的是,要透過歷史的省思,激發對當代客家文化發展的深刻對話。
憶往昔:乙未抗日130週年的學術迴響
130年前,西元1895年,清廷在甲午戰爭戰敗後,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給日本。消息傳來,島嶼上的居民群情激憤,從北到南,一場臺灣近代史上規模最大、動員範圍最廣、犧牲最慘烈的武裝抗爭就此爆發。這場抗爭的主力,正是我們的客家鄉親。從苗栗的吳湯興、徐驤,到新竹的姜紹祖,再到南部六堆的客家義民,他們以簡陋的武器,憑藉著保鄉衛土的決心,奮勇抵抗日軍。這段歷史,是客家精神中硬頸、忠義、敢於擔當的鮮明寫照。
然而,我們在追憶這段歷史時,不應僅僅停留在悲壯與熱血。乙未抗日最終以失敗告終,這場抗爭的意義,遠超過勝敗本身。它讓我們看見臺灣人民不屈不撓的意志,也讓我們反思,在複雜的歷史脈絡下,一個族群如何應對劇烈的時代變遷。
為了更深刻地剖析這段歷史,本次論壇我們特別邀請了八位在乙未抗日研究領域的頂尖學者,他們將帶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接下來的議程中,我們將依序聆聽這些學術精華。他們包括尹章義教授、湯錦台教授、謝淑熙教授等,每位學者將有十五分鐘的寶貴時間,為我們呈現他們對這段歷史的獨到見解。這不僅是一場學術的盛會,更是一場對歷史的集體反思。我相信,透過他們的專業解讀,我們將對乙未抗日這段歷史,產生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看今朝:《世界客家雜誌》的十年耕耘
如果說乙未抗日是我們客家歷史的壯烈篇章,那麼《世界客家雜誌》的創刊與成長,則是在新時代背景下,對客家文化生命力的重新書寫。
十年前,當《世界客家雜誌》誕生時,立下了宏大的願景:它不僅是臺灣客家人的雜誌,更是要連結全球客家社群,成為一座跨越國界、世代的橋樑。這十年來,雜誌秉持著專業、客觀、創新的精神,記錄了無數動人的客家故事。它不僅回顧過去的歷史,更將鏡頭對準當代的客家藝術家、設計師,展現客家文化在現代社會中如何找到新的生命力。
《世界客家雜誌》的成功,在於它成功地打破了客家文化在許多人心中的刻板印象。它告訴我們,客家文化不是靜態的古董,而是動態、持續演進的活水。它讓我們重新認識客家人的硬頸精神,不僅僅是過去抗爭的勇氣,更是在新時代中,持續創新、面對挑戰的韌性。這本雜誌,正是用一種全新的視野,向世界介紹客家,也讓客家人重新認識自己。
承先啟後:從歷史走向未來
今天,我們將這兩個主題放在一起討論,絕非偶然。乙未抗日讓我們看到客家人的「硬頸」精神,是為了守護家園、捍衛尊嚴。而《世界客家雜誌》的十年耕耘,則是用另一種形式,傳承這種「硬頸」精神——那就是不畏艱難,堅持傳承與創新。
今天的論壇,我們將在八位學者的精彩論文發表之後,進入綜合座談環節。我期待在座的每一位,不論是學者專家,還是關心客家文化的鄉親,都能積極參與討論,共同為客家文化的未來,貢獻智慧。
再次感謝所有貴賓、學者的蒞臨與支持。這場論壇,不僅是為了紀念過去,更是為了展望未來。我期待,透過今天的交流與激盪,我們能為客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的活水與能量。
最後,敬祝本次論壇圓滿成功,也祝福在座各位身體健康、平安喜樂。謝謝大家!


- 地方新聞-10-23- 2025新北歡樂耶誕城11月14日開城 馬戲主題攜手
- 地方新聞-10-23- 回收寶特瓶變時尚鞋 新北輔導傳產轉型有成
- 地方新聞-10-23- 防堵非洲豬瘟疫情 新北清查養豬場廚餘改送焚化
- 地方新聞-10-23- 風神颱風共伴效應襲新北 新北抽水站三天排水
- 地方新聞-10-23- 新北普發4.6萬元? 民進黨團推動自治條例獲程
- 地方新聞-10-23- 非洲豬瘟警戒升高 新北民進黨團要求市府專案
- 地方新聞-10-23- 114 年度「愛學網系列競賽活動頒獎典禮」線上隆
- 綜合新聞-10-23- 教育部115年3月台灣台語認證考試即日起開始報名
- 綜合新聞-10-23- 稻江護家榮獲台北市第26屆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
- 綜合新聞-10-23- 「秋天到了~南門小農夫到三芝『茭』朋友」親

史博館「融景.造
榮獲2025「亞太50大
探究客家歷史,一
橫跨兩世紀花卉藝
2025年度旅展熱情吶
2025台北溫泉季10/
新店耕莘醫院內科部主任裴馰:三高
萬寶週刊社長朱成志:投資資訊‧社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
立法委員王育敏:社會福利‧福國利
中華民國西藥代理商業同業公會榮譽
台大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任劉俊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