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年輕人大腸癌倍增 飲食中紅肉、糖份吃太多有關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曾璟瑜 時間:2023-06-26 人氣:

年輕人大腸癌倍增 飲食中紅肉、糖份吃太多有關

(台灣TB新聞網/曾璟瑜)根據民國 109 年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癌發生人數蟬聯15年第 1 ,新診斷大腸癌人數超過 1 萬 6 千人。面對大腸癌,病人與家屬該如何面對?治療策略是什麼?能早期篩檢?

洪鈞培文教基金會、新北市立圖書館主辦的「癌症防治‧掌握先機」公益系列講座,邀請台北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張世慶教授主講「大腸直腸癌防治‧掌握先機」。

大腸癌是發生在大腸的惡性腫瘤,又可依照腫瘤發生部位分為結腸癌與直腸癌,故大腸癌又可稱作大腸直腸癌、結直腸癌。根據統計,大腸癌好發部位約有 4 成發生在直腸和直腸與乙狀結腸的交接處,3 成發生在乙狀結腸,其他 3 成則分別發生在結腸的其他位置。

其中發生在直腸的腫瘤,因接近肛門,引起的症狀如血便、排便次數增加大便變細等,較為明顯、有機會早期察覺。而發生在結腸的大腸癌雖較少見,因腫瘤位置在較深處,早期症狀較不明顯,如果沒有做糞便潛血檢查或大腸鏡檢查,不易早期發現,確診時多屬晚期,因此增加治療的難度。

糞便潛血檢查對大腸癌具有早期篩檢的指標意義,可偵測出糞便中微量的出血反應。不過,引起潛血反應陽性的疾病非常多元,只要能讓消化道出血的疾病就會讓檢測結果出現陽性,並非一定是大腸癌所引起。如果看到檢查報告寫著「糞便潛血反應呈現陽性」,建議先看大腸直腸外科。除了腫瘤,醫師通常也會考慮是否為消化道潰瘍、腸胃炎、腸道瘜肉或痔瘡,並進一步釐清可能的原因。

一般來說,醫師會安排疑似大腸癌的病人進行大腸鏡或大腸X光檢查來確認診斷,有時還會進一步做大腸切片。確定罹患大腸癌後,醫師也需要進一步使用電腦斷層和骨頭掃描等各種影像學檢查,確定大腸癌的期別,方便醫師擬定未來的治療策略。

大腸癌的分期十分重要,對於病人的存活率影響很大,也會直接影響到大腸癌病人的治療策略選擇。目前大腸癌的手術治療已可使用微創手術,傷口從傳統開腹手術 20 公分縮小到僅剩 3~5 公分,病人的恢復期也縮短到 2~3 天,出血量也顯著降低。並且微創手術也持續演進,從傳統多孔微創手術、單孔微創手術,到現在的達文西機器人手臂等選擇,病人可與醫師進行討論,選擇合適的術式。

化學治療一般在第 2 期以前多半不會使用,等到了第 2 期高危險群與第 3 期時,通常就會建議進行術後的輔助性化療。第 4 期,因為已經出現癌轉移,基本上若能將已經轉移出去的部位用手術切除乾淨,也有痊癒的可能,所以會盡量爭取開刀清除的機會。對於無法開刀的部位,就會建議進行化學治療,同時可能會搭配標靶治療來進行治療。

大腸癌手術後兩個月內,最明顯的是飲食會有不少限制。好比術後一週內需吃流質飲食,如米湯、打過的稀飯、過濾無渣果汁、打成流體狀的稀飯、魚肉豆腐、蛋與蔬菜等。之後的 6~8 週,也以低渣軟質飲食,如豆腐、碎肉、較嫩的瓜葉菜類為主。因此,在準備食物上會比較費工夫,也需要注意營養是否攝取足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