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安齋筆談61〕余英時歷史學術文化資源的創新轉化(三)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23-06-21 人氣:

〔安齋筆談61〕余英時歷史學術文化資源的創新轉化(三)

(全民專欄/陳天授)第4則:余英時《猶記風吹水上鱗》,主要是余英時為紀念其師錢穆(賓四)先生逝世週年而作。(參閱:拙文〈余英時人文主義的通識治學之探討〉,收錄拙作《台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六):人文主義與文化篇》,元華文創,2020年11月,頁199-235,照片如附)。

余英時在書中的〈猶記風吹水上鱗──敬悼錢賓四師〉一文,有詩:「海濱回首隔前塵,猶記風吹水上鱗。避地難求三戶楚,占天曾說十年秦。河間格義心如故,伏壁藏經世已新。愧負當時傳法意,唯余短髮報長春。」

余英時詩中述及錢穆走出了自己的獨特「以通馭專」的道路,以及儒學素養是經過人文教養浸潤以後的那種自然,是中國傳統語言的所謂「道尊」,或現代西方人所說的「人格尊嚴」。

余英時亦在〈一生為故國招魂──敬悼錢賓四師〉一文,有詩:「一生為故國招魂,當時搗麝成塵,未學齋中香不散。萬里曾家山入夢,此日騎鯨渡海,素書樓外月初寒。」

余英時為老師感嘆其一生為中國招魂雖然沒有得到預期效果,但是無論是世界的思潮或中國的知識氣候,都和當年的「五四」時代大不相同了。余英時認為,錢先生所追求的從來不是中國舊魂原封不動地還陽,而是舊魂引生新魂。

余英時在〈錢穆與新儒家〉一文,敘述錢先生既已抉發中國歷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及其現代意義為治學的宗主,最後必然要歸宿到儒家思想。錢先生對宋明理學是十分推崇的,但他不能接受理學家的道統觀,其與當代新儒家熊十力、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等人,在儒家思想上是有所不同的見解。

余英時在〈中國文化的海外媒介〉一文,是余英時原為悼念楊聯陞(蓮生)師而作。以歷史淵源而論,楊蓮生雖與胡適的關係深厚,但他超越門戶之見的在學術上與錢穆交往。余英時係承繼錢穆的史學的取徑,修正史料學派與史觀學派的論點指出,其研究取徑是承續了楊師訓詁治史的途徑。

余英時在〈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激進與保守〉一文敘述他在香港中文大學二十五周年紀念講座第四講的演講中,為他的學術文化思想做了一種時代背景與變遷的脈絡梳理。

其餘《十批判書》與《先秦諸子繫年》互校記(附〈跋語〉)、《周禮》考證和《周禮》的現代啟示──金春峰《周官之成書及其反映的文化與時代新考》序、《錢穆先生八十歲紀念論文集》弁言、壽錢賓四師九十,還有附錄:錢賓四先生論學書簡(附原文)等,在內容上是屬於著作評論、考證和書信方面的文字。

第5則:余英時的《歷史與思想》,是余英時著作中流傳最廣而且持續最久的一部,在他個人的歷史學術文化生命中具有極不尋常的意義。(《歷史與思想》,1976年初版、2015年9月二版三刷,聯經)。

余英時指出《歷史與思想》對他而言,有兩點特別值得紀念之處。第一,是這部選集將他的學術治學取向相當準確地呈現了出來。例如中國文、史、哲之間的相互關聯以及中、西文化與思想之間異同的比較正是全書的重點所在。第二,是他在中年以後改用中文為他個人學術著作的主要媒介,本書是最早的一個見證。1973至1975兩年,他回到香港工作,這本書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他在香港兩年,為了轉換書寫媒介而特意撰寫的。

《歷史與思想》依其論題的內容可分為三大類:

第一大類,是與中國政治傳統儒學有關的論述,包括:〈反智論與中國政治傳統──論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與匯流〉;「君尊臣卑」下的君權與相權──〈反智論與中國政治傳統〉餘論;〈唐、宋、明三帝老子注中之治術發微〉;〈從宋明儒學的發展論清代思想史──宋明儒學中智識主義的傳統〉;〈清代思想史的一個新解釋〉;〈略論清代儒學的新動向──《論戴震與章學誠》自序〉;〈章實齋與柯靈烏的歷史思想──中西歷史哲學的一點比較〉。

第二大類,是與人文主義現代工業文明精神有關的論述,包括:〈一個人文主義的歷史觀──介紹柯靈烏的歷史哲學〉;〈史學、史家與時代〉;〈關於中國歷史特質的一些看法〉;〈西方古典時代之人文思想〉;〈文藝復興與人文思潮〉;〈工業文明之精神基礎〉等。

第三大類,是與紅樓夢世界檢討紅學有關的論述,包括:〈近代紅學的發展與紅學革命──一個學術史的分析〉;〈紅樓夢的兩個世界〉;〈關於紅樓夢的作者和思想問題〉;〈陳寅恪先生論再生緣書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