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安齋筆談75〕家族人與哆囉嘓社源流考(三)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23-07-13 人氣:

〔安齋筆談75〕家族人與哆囉嘓社源流考(三)

(全民專欄/陳天授)回溯從1636年9月5日,尤紐斯(R. Junius)傳教士寫給東印度公司的報告,哆囉嘓社由「Magkinam」及「Bakloan」兩村所組成。「Magkinam」有可能為東山區北馬南部的「舊社」,所以「舊社」居民遷居北邊的地方稱「北馬」。「Bakloan」有可能在六甲區附近已有「舊嘓莊」與「新嘓莊」。

根據東山區公所出版《東山鄉志》判斷「舊嘓莊」在六甲區,「新嘓莊」在東山「舊社」與今日吉貝耍一帶。從1662年明鄭時期到1694年(清康熙33年),福建漳、泉兩州之漢人隨延平郡王開墾拓荒東山區平地,同時山地東河里於乾隆中葉有西拉雅平埔族蕭壟社民移居此地,也因為移居人口日多,並與原住民通婚,交易成立新莊。

所以,《臺灣府志》、《諸羅縣志》使用「莊」與「社」作區別,加上大量漢人與西拉雅平埔族蕭壟社民混居,才會使用「嘓」作地名,但稱之為「莊」。且哆囉嘓莊因人口增加,亦分化為舊嘓莊、新嘓莊。並且約在乾隆25年(1760年)左右,形成哆咯嘓街(即哆囉嘓街)。

曾祖母曾氏吉出生於1866年(清同治5年),娘家是在平埔族(西拉雅族)人為主的鹽水港廳哆囉國西堡(現今台南市東山里)番社街(俗稱中街)。之前,她與賴家有過一段婚姻,並育有一女賴氏香。她跟我曾祖父結婚時,她已經26歲,女兒賴氏香也一起進了陳家。(參閱拙作《流轉的時光—臺南府城文化風華》,照片如附)。

我曾祖父陳水連生於1860年,與元配王氏換領養鄭瑞興(1880~1920),曾祖父在元配過世後,曾祖父32歲時續弦曾祖母。曾祖父母婚後的第5年,1896年(明治29年)生下我祖父陳枝叶(1896~1929),曾祖父陳水連在1902年(明治35年)就以43歲的壯年撒手西歸。留下當時我的曾祖母37歲,祖父才6歲,家裡還有一位養子23歲、元配留下的長子,也就是我的大伯公陳得旺18歲,和二伯公陳朝能。

1902年,曾祖父陳水連的過世,曾祖母很難再提供祖父受教育的機會,她必須撐起陳家的生活大計。隔年,19歲的大伯公陳得旺(1885~1909),他娶了比他大2歲,她是我曾祖母妹妹曾氏品的女兒李氏月。婚後她們生下一女,可是我這位大伯公在1909年的25歲時過世了,李氏月27歲時改嫁,曾祖母和祖父母得幫忙撫養他們留下4歲的女兒陳氏雪,我的這位大姑,她在陳家一起生活到19歲那年,嫁給嘉義的蔡受川。

我祖父陳枝叶20歲時與同齡的祖母黃氏阿來結婚,隔年生下長男陳溪文早殤;3年後生了我父親陳其;過了4年父親多了一位妹妹陳氏牡丹,可是祖母因病過世,死的時候才34歲,留下父親當時才12歲,和7歲的妹妹。

祖母過世的第二年,1930年祖父34歲續弦蕭氏日。祖父的續絃應該也是在我曾祖母的主導下完成。婚後生下父親的二妹陳氏金蘭早殤;接著生了父親的三妹陳氏乱和弟弟陳萬賜。而父親的大妹陳氏牡丹,在她18歲那年不幸死於心肌梗塞。

祖父1939年不幸以43歲的壯年過世,陳家的生活重擔從此更是要由我曾祖母一身撐起。母親後來常提起我祖父母的早逝,而我父親和我大哥、二哥受曾祖母的照拂最多。但她再苦撐過了3年,在1942年,她終於卸下陳家的重擔,走完她77年的人生歲月。同時結束了她來自哆囉嘓社與陳家下茄苳堡的關係。(作者現任台北城市大學榮譽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