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安齋三談16〕閱讀蔡培火筆記(四)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24-01-23 人氣:

〔安齋三談16〕閱讀蔡培火筆記(四)

(全民專欄/陳天授)我在剪輯資料的報紙裡,發現當時屬於純民營的《自立報紙》,每逢台灣光復節特別偏愛專訪蔡培火先生。先前本專欄引述的是該報慶祝台灣光復15周年的一篇筆記。

今天引述的這兩篇則都是該報記者莫德成撰寫的報導。先介紹1962年10月25日登載的〈訪蔡培火談臺灣光復〉,該文提到「臺灣光復十七週年及本報創刊十五週年的前夕,記者訪問了本省籍的聞人蔡培火先生,蔡先生現為行政院不管部會的政務委員,並擔任中國紅十字會臺灣省分會的會長。記者請蔡先生以本省籍人士的身份,對臺灣光復十七年發表一點感想。」以下我引述其完整內容:

蔡先生說,臺灣光復使臺灣同胞重見天日,十七年前,日據五十一年的臺灣同胞,沒有一天不想脫離日本的統治,沒有一天不想念他的祖國。因為,在日據時代,臺灣同胞是生活在日本帝國主義殖民政策之下,能力受到壓制,經濟不能發展,生活受限制、行動不自由,知識份子不許有出路,只有出勞力的才能夠吃飽。不願受奴役的臺灣同胞,為了爭自由,為了求出路,曾起來奮鬥抗爭,可惜沒有成功,直到八年抗戰之後,臺灣才得光復,重回祖國的懷抱。

蔡培火先生認為,臺灣的光復,一是因為臺灣同胞始終未忘祖國,其次是國父孫中山先生不忘臺灣決心收復臺灣,第三是蔣總統領導抗戰,全國同胞犧牲,實現國父光復臺灣的計劃。

光復這些年來,我們政府的施政我不敢說毫無缺點,但是各方面的進步實在太多了。

今天,臺灣同胞受教育的機會平等了,生活自由了,臺灣同胞有智識就有前途,有能力就有希望。在經濟上日益發展,已使農業進步到工業化,其他諸如衛生、交通等等,無一不比日據時代進步得不知多少倍。可是,我們的缺點仍然存在,我們必須徹底改進,我們在歡呼慶祝光復的時候,不要忘記我們的缺點,以求進步。

蔡先生指出,今天,我們的公務員對民眾服務還是不夠,過去臺灣同胞是在異民族的高壓統治之下,一切被管制,受壓迫,除了反抗時可以發洩不滿的情緒外,平時不得不忍耐以圖他目。可是,現在已經回到自己國家的懷抱了,臺灣同胞一面知道政府在實行民主政治,而一面受到部份公務員的忽視時,自然感到難受。

蔡先生指出,我們標榜民主,為人民服務,可是老百姓請我們的公務員做點事卻是需要特別拜託的。此外,臺灣的國語不普遍,我們的公務員又不肯學習臺語(日據時代日本人接觸民眾的下級人員君學習臺語),因此,與人民的情感很難溝通,官民自然難於接近,辦起事來也不方便。

蔡培火先生一向以行動來支持政府,由於他赤誠愛國,自然他更希望國家好。他說,人民在愛國方面是一致的,可是在行政上所身受的情感,多少總是不能說沒有問題。蔡先生指出,以今天在慶祝臺灣光復的時候,部份人心的情況是值得我們檢討與警惕的。要政治健全,蔡先生認為應有一個像樣的在野黨,可是今天並無一個像樣的在野黨,所謂新黨的創立他是不贊成的,但是,我們現在的在野黨實在需要大家反省,來成為一個真正愛國而有力的在野黨。

蔡培火先生最後強調:臺灣的同胞們是愛國的,今天,臺灣全省同胞全力支持政府反共復國的大計是沒有問題的,在這一點,大家是同心一意在慶祝今天的光復節。

末了,記者請蔡先生對本報十五週年社慶教益。蔡先生表示,他除了向本報祝賀之外,並希望本報今後多多發揮「公論」的精神。

這篇專訪登載過後的不到一個星期,該月的最後一天(31日)報導的是〈蔡培火的金玉良言〉一文,提到「本省籍聞人,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的蔡培火(峯山)先生,年高德劭,在本省碩彥中是很有地位的,他慎於立言,平時很難得看到他有什麼意見在報上發表,這也許因為他是現任陳內閣〔按:指陳誠〕的閣員,不方便隨意講話的緣故,正因為這樣,他的意見便更為大家重視。本月廿五日,臺灣光復十七週年紀念的前夕,記者訪問蔡先生,請他對光復十七年的臺灣建設發表一點感想。蔡先生曾身受臺灣光復前的苦痛,因此,他回憶十七年前的臺灣情形有無限的感慨,憧憬著今日的臺灣則懷著遠大的希望。

蔡先生的談話非常謹慎,他除了讚揚臺灣的光復及今天臺灣各項建設的突飛猛進外,對於今後應該努力的方向,提出了若干寶貴的意見。生活簡樸,和藹可親的蔡先生,接近民眾的機會很多,因此,對於民間的疾苦和輿情,有他深刻的體察與瞭解,他的意見,應該使我們警惕,使政府當局接受。」

莫德成再接著上述的這段文字之後,繼續報導了蔡先生所談到的三項寶貴意見:

第一、「我們的公務員對民眾服務還是不夠」,「我們標榜民主,為人民服務,可是老百姓請我們的公務員做點事,有時卻需要特別的拜託」。蔡先生的話一點也不過份,上面的幾句話,已經說得格外嚴謹了。比蔡先生說更明白、份量更重的話,我們早就聽過,並且對那種現象見怪不怪了!蔡先生所說的「需要特別的拜託」,只是委婉其詞而已。

我們今天的公務員,有些根本不認為自己是人民的公僕,自以為是騎在老百姓頭上的權威人物。部份公務員更藉著自己主辦職務的便利,對人民請託的事務,往往藉故留難,甚至有所需索,譬如要個紅包、上次酒家,這都是司空見慣的事,不足為奇了!當然,這是少數公務員中的害群之馬的鄙行,大多數的公務員仍是奉公守法的。這種令人痛心疾首的敗壞政風,有監督之權的立法院和監察院,已經在研擬有效對策了。

第二、「人民在愛國方面是一致的,可是行政上所身受的情感,多少總是不能說沒有問題」。「以今天在慶祝臺灣光復的時候,部份人心的情況,是值得我們檢討與警惕的」。這是蔡先生的老實話,今天政府的措施,有若干地方是難令人滿意的,事實太多了,大的小的都有,立法院與監察院近年來對政府施政的不斷指摘,已為蔡先生作進一步的說明了。

今天,「部份人心的情況」,的確是一值得我們檢討與警惕的」,這是我們建設臺灣,反攻大陸的本錢,如果「部份人心的情況」欠佳,我們一切的努力便是空虛的、不踏實的。今天部份人心是否渙散?蔡先生已為我們指出來了,我們應該特別重視。

第三、「要政治健全,應有一個像樣的在野黨,可是今天並無一個像樣的在野黨」。「我們現有的在野黨實在需要大家反省……」。蔡先生的意思是希望民、青兩黨團結起來、健全起來,俾與執政黨共同促進健全的政治。蔡先生雖然是國民黨的黨員,但站在求進步的立場上,他對兩友黨的期望是多麼殷切啊!

蔡培火先生的三點意見,雖然已經是老生常談了,但是,出諸蔡先生之口,我們聽起來卻是「金玉良言」哩!

承上述,《自立晚報》記者莫德成的連續兩篇,有關蔡培火針對1960年代前後發表對於當時台灣政局的感言與建言,我用心詳細地對照了大約同時間該報登載潘公展、雷嘯岑等人士發表的文字,在批評當局政府言論的力道上顯然強弱立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