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政經發展史稿24〕南明東寧王國時期政經發展(五)
(全民專欄/陳天授)南明東寧王國時期對外貿易的關係,由於戎客船數不斷的減少,明顯看出大清帝國初期採取嚴禁海上貿易,以及大陸沿海全面禁令和遷界政策產生了效應。但實際上東寧王國對外貿易並沒有受到嚴重影響的阻絕,這結果倒是讓大清帝國始料未及的情勢。分析其主要因素:
第一、從1647(永曆元)年至1661(永曆15)年,大清帝國戎克船(junk)和長崎貿易的平均數減少到48艘,這是主要是受到反清活動仍在華南一帶,以及東寧王國控制了福建沿海,並掌握海上市場的影響。
第二、1662(鄭成功明永曆16、清康熙元)年至1672(鄭經明永曆26、清康熙11)年,東寧王國雖自廈門撤軍,但仍保持以臺灣為對外交流的基地。
第三、1673(明永曆27、清康熙12)年至1684(清康熙23)年,東寧王國趁三藩作亂的反攻大陸,雖未能成功,但在海上的活動仍然絡繹不絕。
東寧王國時期臺灣商品與大陸市場貿易來往,除了臺灣出產的糖、皮貨,以及從大陸進口的生絲、單(雙)錦緞、縫衣絹絨、絲綢、絲絨、府綢、棉布、日常生活用品等之外,也從其他國家進口白色上等棉布、印花布、床毯、棉絲、棉紗燈心、胡椒、白檀、藤、香料、肉桂、象牙、琥珀、白銀、黃金、鉛、銅等產品。
臺灣商品貿易所往來的東亞市場活動中,除了與大陸貿易之外,首先貿易國家的主要對象是日本,東寧王國商船五、六艘,每年在一月開往馬尼拉,在四月或五月開回,大抵在六月或七月中,往往固定有12、13艘,或更多的船隻開往日本,在十一月或十二月回來。來往市場地點除日本,馬尼拉外,分別遠至呂宋、波斯、蘇祿、文來、暹羅、柬埔寨、麻六甲、琉球、交趾、廣南、柔佛等處,只是貿易量都非常有限。
另外,臺灣商品貿易也從日本市場進口貨物,主要有白銀、黃金、銅,及軍用品,而從東南亞等地運回的主要是香料、蘇木等商品,這些貨物和臺灣、大陸的貨物再轉運各地市場出售。
至於,與英國貿易往來。1670(永曆24)年,根據雙方於簽訂的〈鄭英通商協約〉,東寧王國鄭方還與英商進行大量的武器交易,在與英國市場通商協議中,不但詳細規定了每艘英商船供應武器的數量,還要求英商公司須經常派砲手和鐵匠為鄭方服務;而且,同意來自大明帝國及各國的貨物可以匯集臺灣市場;英國商館認為,只要能透過與臺灣通商,即達到直接與大明帝國、日本及馬尼拉等地市場通商的目的,但是活動的國家仍然侷限於東亞地區。
檢視1673年至1684年止的10多年間,英國東印度公司即在臺灣代替了荷蘭人的地位,他們在臺灣的商館,也就是當年荷蘭人的舊址,他們在臺灣的商務,也與當年荷蘭人一樣,東起南洋,遠達印度、波斯。英國東印度公司冀圖在東亞地區能扮演如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角色,在臺灣的轉口貿易上具有亞太營運中心的功能。
總結東寧王國時期政經發展,為了加強軍備與儲藏戰爭物質,採取寓兵於農的屯田制,鼓勵開墾土地與增加農業生產,這是東寧王國時期受封政府在農業政策和商品轉運的商品活動;然而,受封政府就為因應戰爭需求而從社會民間的大量徵兵、徵稅,以備不時之需的軍事和財政作為,也充分暴露了東寧王國對臺灣社會的汲取資源。
東寧王國時期大批官兵的移駐臺灣,雖然執政為期不長,但是加速大量中國漢人的移民來臺灣,實施武裝式屯田政策,採取官兵在當地紮營,並開墾土地,為發展農業土著化的具體成效。而且,東寧王國為在臺灣的推廣教育、立孔廟,實施各項有助於直接漢化的紮根工作,彰顯臺灣政經發展的本土化史實。
因此,東寧王國時期善用透過船舶、船員、交易、語言或血緣,與周邊陸上的大清帝國、日本等都保持了策略性關係,其所實施的各項措施都有助於台灣最早期來自大陸的閩越人,和1624年前後受荷蘭東印度公司獎勵來耕種漢人的土著化。
在東寧王國敗亡之後,大清帝國又恢復鎖國政策,以致臺灣和大陸都措施了在工業革命之後和西方同步發展的契機。然而,東寧王國時期的臺灣已經不是一個傳統落後的農業初期社會,而是一個逐漸呈現農商業發展的社會,其獨特的消費型態、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有助於大清帝國統治臺灣時期「郊商社會」的政經發展。
- 全民專欄-12-03- 〔安齋五談33〕導讀與白話注江日昇《臺灣外記》
- 綜合新聞-12-02- 「城市遊學微旅行.玉見士子幸福林」~士林國小
- 地方新聞-12-02- 支援台灣公益聯盟推動弱勢群體圓夢 李李仁獻
- 地方新聞-12-02- 推動碎竹機解決環保問題 新北市農業循環經濟
- 地方新聞-12-02- 新北市推動露營場合法化推出宣導短片 助業者輕
- 地方新聞-12-02- 新北市場再創佳績 5市集與104攤商獲年度評核最高
- 地方新聞-12-02- 新北環保局擴大招考 徵120名儲備環保稽查員
- 地方新聞-12-02- 慶祝淡水人口突破20萬 侯友宜點亮燈未來幸福願
- 綜合新聞-12-02- 新北攜手27家教育基金會展臂關懷 捐助532萬助學
- 綜合新聞-12-02- 新北攜手韓國及微軟計劃共組國際AI大聯盟 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