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政經發展史稿45〕中華民國戰後臺灣政經發展(二)
(全民專欄/陳天授)國民政府為順利完成接收臺灣的工作,早在1944年便在中央設計局內成立「臺灣調查委員會」,作為收復臺灣的籌備機構,並在1945年完成〈臺灣接管計劃綱要〉。主要的基本目標是要解除日本對臺灣人民的壓制、重建臺灣的社會秩序、改善臺灣人民的生活、保障臺灣人民的權益、盡速恢復臺灣經濟的運作,以及政府儘可能提供各種支援等。
依據《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組織條例》,政府成立「臺灣省接收委員會」與「日產處理委員會」。政府也特別擬定兩項有關經濟接管的計畫,主要針對為〈臺灣地政接管計畫〉和〈臺灣金融接管計畫〉,開始實施所謂的計劃性自由經濟。
1945年至1947年間,國府特別宣示〈第一期經濟建設原則〉及其他相關文件,均顯示了一個重要的政策和制度概念上的轉折,「計劃自由經濟」、「企業自由」和「扶持民間企業」等概念逐漸形成新的理念共識。
隨著戰後初期復員工作的目標,主要仍是強調國家整體動員的「發達國家資本」力量,凸顯政府在計劃性自由經濟發展的功能,來達成國家資本經濟發展的目標;相對地出現「節制私人資本」的壓制了民間企業發展。但隨著政府財政赤字的持續擴大,再加上國共戰爭的漸趨於白熱化和規模化,導致物價不斷上漲的形成惡性通貨膨脹。
這凸顯戰後中國東北的工業設施早已遭到俄國的破壞與拆遷,戰後復員工作的面對國家建設資金的缺乏與工人的罷工,加上生產成本的不斷提高,導致貿易出口量的減少,以及外匯的短缺。同時,物價上漲的通貨膨脹壓力,其影響結果致使得工業生產無法按計劃的達成目標。
戰後的國共內戰結果,也助長民間企業寧可囤積獲取暴利,而不願意投入增加生產的投機心態,造成許多企業的破產,和資金籌措的更加困難。加上,戰爭對政府財務產生排擠效應的結果,國府能用在經濟發展的經費與軍事支出的比率逐年降低。
戰後臺灣、澎湖群島從戰敗國日本手中,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由於受到戰爭的影響,戰後復員工作百廢待舉。1945年,上海物價已較戰前上漲884倍,到了1948年物價更較1945年飛漲了998倍。而當時臺灣物價上漲的原因,除了臺灣光復後不到4年之間,舊臺幣發行額從30億增加到5,270多億,另外還有1兆2,100多億的即期定額本票在市面上流通。
當時臺灣物價的上漲主要也受到大陸金圓券貶值的拖累,政府遂以上海運來的200萬兩庫存黃金、白銀作為準備,加上從美日兩地陸續運來的黃金,總共達300萬市兩。1949年6月15日,新臺幣發行幣制改為新臺幣,限額發行2億元,每新臺幣1元合舊臺幣4萬元,每5元新臺幣合1美元,而且設發行準備監理委員會,每月終檢查新臺幣發行數額及準備情形予以公告,臺灣的物價才慢慢穩定下來。
同時,當時臺灣還必須擔負提供糧食、原料,及消費性等民生工業的產品,支援當時中央政府正陷入國共戰爭的需求。這一種要角色要一直延續到大陸淪陷,國民政府於1949年底撤退到臺灣為止。
當期臺灣政經發展,主要在追求安定與自給自足策略來達成「在安定中求發展」的最高原則。戰後臺灣農業增產的關鍵,除了延續日治時期農業建設的基礎,和記取大陸時期土地改革失敗經驗的外,是靠一場有計畫性的經濟社會改革。
1948年,政府設立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簡稱農復會),以運用美援協助農業發展。1949年底,國民黨政府來臺之後,隨即採取溫和漸進式的方式,透過一系列政策的三七五減租、土地放領,及耕者有其田等三個階段來完成土地改革,奠定農業培養工業發展的基礎。
近代臺灣比較重大、具體的土地改革政策,可以溯自清領時期劉銘傳「清賦」,和日治臺灣時期後藤新平「臨時臺灣土地調查」的階段。檢視戰後臺灣從土地改革前後,農業生產指數,平均每一勞動者工作日數及複種指數皆有大幅增加。
林鐘雄《臺灣經濟發展四十年》指出:在土地改革前,如1943年農作物生產指數為76.04%(以1941年為基期),到了1953年土地改革完成時,生產複種指數由133.9%,增加了39%。同期間,平均每一勞動者的工作日數,則由159.5日提高為167.6日,而複種指數由133.2提高為172.5。就分配方面而言,在1943年時,土地所得占農業生產值之比率高達45.65%,1953年降為37.39%,勞動所得分額在同一時期,則由44.31%提高為54.38%。
- 地方新聞-11-21- 新北市議會國民黨團加碼幫中華隊集氣 闖冠軍
- 地方新聞-11-21- 康芮颱風重創新北農業 市府啟動竹筍、茭白筍災
- 地方新聞-11-21- 以無煤轉型為榜樣 新北市與脫煤者聯盟深化國
- 綜合新聞-11-21- 木柵高工機械科雙冠榮耀!技職之星再創佳績
- 綜合新聞-11-21- 原教扎根 多元共榮─113年中央與地方原住民族教
- 綜合新聞-11-21- 新北推「證能123」 每年支持2,000名取得乙級及語
- 綜合新聞-11-21- 新北健康促進從幼扎根 113年度幼兒園健促獲獎數
- 綜合新聞-11-21- 有關海科館爭議 教育部調查持續進行
- 綜合新聞-11-21- 「教育部112學年度甄選大專校院研發原住民族家
- 綜合新聞-11-21- 「全國各級學校民俗體育競賽」參賽人數逾9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