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全國環境教育成果觀摩會 各縣市環教團齊聚展現年度成果
(台灣TB新聞網/資深記者劉志成)由教育部指導、屏東縣政府辦理的「112年全國環境教育成果觀摩會」,今(4)日在屏東縣農業科技園區揭開序幕,本次活動主軸「淨零綠校園•NEED•水屏東」,結合教育部新世代環境教育政策(New-generat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NEED)以及時下最夯的「淨零」、「水資源」議題,邀請全國各縣市環境教育輔導團、學校、民間企業及團體,近200位環教夥伴參與及交流環境教育實務經驗,展現中央與地方積極合作推動環境教育工作之成果。
全國環境教育成果觀摩會為環境教育一年一度的重要盛會,開幕典禮在屏東縣勝利國小的友善環境戲劇表演下熱鬧展開,並邀請兩位國家環境教育獎得主蔡正男先生、陳世聰校長進行環境教育專題演講,暢談自身推動環境教育的經驗。
觀摩會也安排各縣市環境教育輔導團年度成果分享及展覽攤位,聚焦淨零排放、能源轉型、氣候行動、食農及愛樹教育5大主題。如本次承辦單位屏東縣政府探討氣候變遷下導致的糧食危機,從該縣德文部落發現抗旱且營養價值高的農作物—台灣油芒,透過研習介紹油芒的發現歷程、生態習性,同時推廣在地文化;金門縣推動「永續低碳島」邁向第10年,藉由實地考察淨水場、汙水處理廠、海水淡化廠等設施,讓學生認識水資源的寶貴,提升對水資源的認知;而隨著食農教育法通過,台東縣與在地農改場及農會合作,系統性的推動食農教育,利用午餐剩餘的蔥段進行魚菜共生培植實驗;台中市則是運用在地低碳場域,如外埔綠能園區、中央公園、達德環境教育中心等地,帶領學生認識氣候變遷下之潔淨能源、循環經濟、糧食及淨零排放等議題。
教育部說明,本次觀摩會活動內容豐富,其中包含「愛樹教育定向越野」的戶外動態課程,結合愛樹教育、手機及定向越野,走入大自然了解屏東柳月湖步道周圍的生態。同時也實地走訪屏東大潮州人工湖及百年水利工程—二峰圳,一窺近日南台灣水情陷入大旱,但屏東未出現太大影響的秘密,向全國環教夥伴推廣屏東縣環境教育場域及在地文化。
教育部表示,環境教育議題多元且廣泛,教育部的環境教育政策也朝向永續發展觀念逐步調整,以推動新世代環境教育,持續協助各縣市環境教育輔導團發展地方學習特色,中央、地方與民間共同攜手,持續邁向永續發展目標中的「優質教育」。
圖 / 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邱仁杰副司長(左)致贈感謝狀予屏東縣周春米縣長(右)
- 地方新聞-10-20- 2025台北客家義民嘉年華 客家風格快閃活動 10/1
- 地方新聞-10-20- 世界統計日新北農業數據透明化 發布年報助農
- 地方新聞-10-20- 企業捐贈250萬消防設備 強化新北救災能量
- 地方新聞-10-20- 捷運三鶯線進度達95% 侯友宜視察拚年底完工
- 地方新聞-10-20- 新北消防局6名教官赴東京研修 強化救災技術國際
- 地方新聞-10-20- 新北攜手緯穎永續基金會 產官學研跨域合作復育
- 綜合新聞-10-20- 全國唯一高中創業挑戰賽決賽登場 虛擬募資實
- 綜合新聞-10-20- 2025台灣科普環島列車10周年 新北引領AI科普教育
- 綜合新聞-10-20- 國教署持續推動菸檳防制教育 強化電子煙與「喪
- 綜合新聞-10-20- 職業安全增能強化 守護校園人人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