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市TPACK種子教師協作增能 提供學生有感的數位課程
(台灣TB新聞網/資深記者劉志成)隨著數位硬體、軟體的普及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教育場域也面臨課程教學上的數位改革,為支持教師善用數位科技進行課堂教學,並著重於將科技融入課程設計,教育部從111年起委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推動「縣市教學科技數位種子教師(TPACK)計畫」,分三梯次進行密集課程培訓,計有13個縣市108位種子教師參與,透過縣市政府端的數位領導行政陪伴,及計畫團隊提供的教學增能培力課程,串聯多方資源,支持教師增進數位教學能力及創新課堂,並深化在地特色資源,提供學生有感的數位課堂學習經驗。
計畫團隊透過各縣市教師熟悉的在地題材,設計兼具科技與在地文化特色的教學模式,更透過實體參與及線上跨域共同增能共學,實現以數位科技跨地區交流。經由計畫團隊引導參與教師發掘家鄉特色、瞭解在地文化脈絡,讓教師運用科技輔助將在地特色轉換為可永續發展的文化利器來進行課程教學設計。
澎湖縣英文領域教師以打工度假為題,引導學生思考在地產業發展,並運用影片及簡報製作,吸引外國人到澎湖打工度假,並邀請學校外師提供不同文化的實際見解;國文領域教師則從文本延伸到環境保護教育,結合跨領域校本課程,帶領學生進一步分析在地環境及環保知識,將課堂教學內容與現實連結,並進行實地勘察教學,再藉由科技力將觀察到的現狀以可視化、數據化的方式呈現,讓教學更有趣且容易理解。
苗栗縣教師以泰雅族文化作為核心,發展學生多元能力,課程中運用語言、地理、歷史、美學等多維度的結合,讓學生對泰雅文化的認知更加立體且飽滿,再進一步以採訪模式,讓學生與族人互動,藉此訓練學生撰寫採訪稿的寫作能力及採訪時的口語表達能力。
桃園市教師回饋,從不清楚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數位教學概念到逐漸理解,隨後能實際的將數位科技融入教學,是一條不容易、具有挑戰又深具意義的學習道路,將數位科技與教學知能有效地運用在教學中,是數位教學的重要基礎,數位科技可以為教學帶來更多的可能性,當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樣貌和學習效果,自己的內心自然充滿了動能和教學的愉悅。
金門縣教師表示,在過去兩年參與TPACK計畫中,不斷的探索科技教學的意義,融合科技、教學和內容知識,這段過程充滿著滿滿的收穫。TPACK不僅是理論,更是實踐,在課堂上實際應用TPACK與學生們創造了豐富、有趣且具有深度的學習。
教育部表示,善用科技將數位融入教學已成為當前教育現場的風氣,如何讓教師在數位科技教學上更有韌性且感受到支持和助力,使新型態的數位教學模式成為常態,需要縣市TPACK種子教師的永續經營,陪伴各地的教師面對快速變動的時代,同時加深學生的學習意願與豐富多元的學習內容,讓師生與家鄉在地文化產生更強韌的連結。
- 地方新聞-05-16- 《天崩下的部落—那天以後》紀錄片隆重首映 走
- 綜合新聞-05-16- 2025 CCCE電競大賽台北熱血開戰,AI遊戲設計賽首次
- 地方新聞-05-16- 世壯運選手住宿把關 新北聯合稽查打造安全後盾
- 地方新聞-05-16- 捷運三鶯線年底試營運 沿線5座特色公園同步煥
- 綜合新聞-05-16- 體育署舉辦114年度游泳池線上研習會 「打造優質
- 綜合新聞-05-16- 新北投資1億打造「未來科技人才鏈」 聯手7校 開
- 綜合新聞-05-16- 「走進校園,就像走進地方的故事」 美感改造啟
- 地方新聞-05-16- 淡水河出海口海堤段自行車道動工 打造海景第
- 地方新聞-05-16- 畢業生職場備戰 新北免費開課教履歷、面試還
- 地方新聞-05-16- 新北長照卓越獎頒獎 侯友宜表揚20位長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