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掩鼻到賞景 新北五大河川整治成功魚蝦重返家園
(台灣TB新聞網/記者孫曜樟)新北市政府28日市政會議中,水利局長宋德仁以「城市的改變,從溪邊的微笑開始」為題,報告近年河川整治成果。市長侯友宜強調,城市進步的關鍵在於「人與自然和諧共存」,透過「六水治理策略」(水安全、水清淨、水育樂、水滲透、水生態、水文化),新北市成功讓多條昔日惡臭河川重生,成為生態與休憩亮點。
過去被視為都市毒瘤的板橋湳仔溝、蘆洲鴨母港溝等河川,如今已脫胎換骨。水利局透過截污、污水接管、礫間處理及引入清水等工法,搭配自然生態復育,讓河川恢復生命力。以湳仔溝為例,水質改善後,298種物種重返棲息,更被居民譽為「母親之河」;鴨母港溝從「黑龍江」變身白鷺鷥棲地,重現「鷺洲」美名;中永和瓦磘溝更在兩年內消除30年惡臭,吸引翠鳥等115種生物定居。
中和藤寮坑溝是全台首例將水泥渠道改造為近自然河川的案例,現有91種物種棲息,紅冠水雞家族更成為環境教育焦點。泰山大窠坑溪則以曝氣、丁壩工法營造生態環境,結合鋼構棧道與公園,獲選全國水環境大賞。此外,新店溪碧潭堰新建132公尺魚道,打通中斷46年的生態廊道,36種原生魚類重返上游,未來將規劃「無圍牆水漾博物館」,推廣生態教育。
宋德仁表示,下一步將整治蘆洲水湳溝、新莊潭底溝等四大溝渠,並借鏡新加坡國際經驗,讓新北河川成為「城市的客廳」。侯友宜也呼籲市民共同參與,強調「河川不是城市的背面,而是安居樂水的起點」。這波整治不僅改善環境,更讓市民找回與溪流的親密連結,見證新北的永續轉型。
- 綜合新聞-09-24- 強化校園交通安全教育,守護青年學子平安上路
- 政治經濟-09-24- 借鏡新加坡殯葬政策 新北取經自動化火化與環保
- 兩岸藝文-09-24- 新北濕地藝術季10月開跑 種籽之旅展14件生態作
- 政治經濟-09-24- 深化軍民合作 侯友宜秋節慰勞駐新北8個國軍單位
- 地方新聞-09-24- 打破刻板印象 新北市府辦國際電競女神盃推性
- 綜合新聞-09-24- 新北獲2025食育力五星城市殊榮 六都排名第一
- 地方新聞-09-24- 台北育達高中114學年度社團聯合迎新展演 多元社
- 綜合新聞-09-24- 老師把杜甫變饒舌歌手!北市特殊優良教材教具
- 社會新聞-09-24- 台北市深化教師支持體系,每學年最高10次免費諮
- 政治經濟-09-24- 提升公共化教保服務 9年增設3,900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