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都會原民儀式空間困境 新北首座原民祭儀廣場年底啟用
(台灣TB新聞網/記者孫曜樟)為深化都會區原住民族文化傳承,新北市政府18 日宣布,將於三峽區隆恩埔原民社宅旁興建全市首座「原住民族歲時祭儀廣場」,預計民國 114 年底完工。該場域將結合祭儀活動、教育推廣與社群凝聚功能,解決現有臨時場地分散問題,同時打造兼具文化與觀光價值的城市新地標。
新北市原住民人口突破 6 萬 2 千人,為六都第二多,且全國超過半數原住民設籍都會區。現有文化據點如 picul 泰山森林書屋、溪洲原民文化園區等,雖提供基礎服務,但歲時祭儀活動長期依賴學校、河濱公園等臨時場地,缺乏專屬空間。為此,市府投入 3070 萬元興建祭儀廣場,設計融合原民文化元素,天幕以弧形呈現,預計每年可服務超過 3 萬名參與者。
原民局局長 Siku Yaway 林瑋茜指出,都會原民面臨「根」的流失問題,祭儀廣場將成為「有根的儀式空間」,不僅延續傳統祭典,更透過部落共學課程、文化體驗活動,讓市民近距離認識原民文化。未來將串聯溪洲、三重北原中心等據點,形成原民文化網絡,並整合觀光、教育資源,強化新北市多元共榮的城市特色。
市長侯友宜表示,該計畫是市府「文化落地生根」政策的具體實踐。完工後,廣場將成為新北原民歲時祭儀的核心樞紐,預計每年可舉辦布農族播種祭、泰雅族狩獵祭等 20 餘場活動,同時作為部落青年創意發表平台,促進族群交流與文化創新。
目前,新北市每年補助社團辦理跨族群歲時祭儀,112 年至今參與人次已達 3 萬人,但場地分散導致資源難以整合。新廣場啟用後,將提供常設性空間,解決設備搬遷、環境限制等問題,並透過與學校、藝文團體合作,開發沉浸式體驗課程,吸引更多年輕世代參與。
此項工程預計民國 114 年底完工,未來將成為新北市推動原民文化主流化的重要里程碑,同時為都市原住民提供情感歸屬與文化傳承的實體場域。市府呼籲市民共同關注,期待透過這項計畫,讓原民文化成為新北市最鮮明的城市符號之一。

- 地方新聞-06-18- 解決都會原民儀式空間困境 新北首座原民祭儀
- 地方新聞-06-18- 誤丟家具險失20萬金飾 新北清潔隊翻廢棄山幫找
- 綜合新聞-06-18- 北美感校園打造學生夢想學習基地 青山森林・中
- 綜合新聞-06-18- 新北優先免試入學報到率95.66% 在地就學政策受
- 綜合新聞-06-18- 賴總統接見青年海外志工服務隊代表 肯定青年以
- 綜合新聞-06-18- 高中生小論文發表 跨域整合展現多元思辨能力
- 綜合新聞-06-18- 結合地方行動與永續實踐,青聚點打造青年投入
- 綜合新聞-06-18- 提升國際素養視野、強化國際交流能力 113學年度
- 產業新聞-06-18- 夏季加盟展登場 AI結合美業.餐飲.零售 全家燦坤
- 地方新聞-06-18- 台北市缺教師嚴重引發關注 曾獻瑩籲優化教甄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