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地方新聞 > 泰山大窠坑溪二期整治完工 1.3公里綠廊現82種生物蹤跡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孫曜樟 時間:2025-07-11 人氣:

泰山大窠坑溪二期整治完工 1.3公里綠廊現82種生物蹤跡

(台灣TB新聞網/記者孫曜樟)新北市泰山區大窠坑溪第二期整治工程於今年5月正式完工,新北市長侯友宜11日親赴現場視察,讚嘆河道「重現生機」。此工程延續第一期「還河於自然」理念,將925公尺水泥渠道改造為生態水岸,並串聯半山雅公園至山腳公園,打造全長1.3公里的親水步道綠廊,讓市民多一處親近自然的休憩空間。

水利局長宋德仁說,二期工程範圍自堅實橋至山腳溪橋,採用「近自然工法」設計,包含曲線格梁、原木丁壩及塊石導流構造,既能維持防洪安全,又可提升水體含氧量,滋養兩岸植栽。更首創「生態跳島」概念,在河道中營造陸域棲地,方便動物遷徙。根據水利局調查,完工後河道周邊已記錄到82種生物,包括台灣特有種黃綠澤蟹、保育類紅冠水雞及翠鳥,顯示生態復育成效顯著。

「過去是生硬的三面光水溝,現在變成會呼吸的活溪流!」侯友宜強調,工程核心是讓人與環境重新連結。除水域改造外,沿岸增設3處寬2公尺的懸臂式鋼構棧道,並於堅實一橋新增無障礙入口,串聯周邊公園。夜間搭配節能LED照明,提升夜間散步安全性。全案總經費1億5,677萬元,綠化面積逾3,200平方公尺,且嚴格遵守「不擴張、不破壞」原則,保留原始地貌。

當地居民實際感受最深。住在溪畔的黃先生分享,現在每天帶高齡母親到步道復健:「水質變乾淨,還能觀察紅冠水雞育雛!」他笑稱山腳里居民已養成散步習慣,步道向上游延伸後,使用率大增。水利局補充,大窠坑溪整治是新北市水環境計畫的示範段,未來將持續推動友善河岸,落實永續城市目標。

圖 /大窠坑溪二期整治完工,河岸整體綠化,設置曲線格框、丁壩挑流及造淤,創造多樣棲地環境。(水利局提供)
圖 /1.3公里綠廊重現82種生物蹤跡,色彩斑斕的翠鳥佇立於溪畔,等待狩獵的時機。(水利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