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地方新聞 > AI助陣一機在手全盤掌握 新北打造零時差防汛系統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孫曜樟 時間:2025-09-03 人氣:

AI助陣一機在手全盤掌握 新北打造零時差防汛系統

(台灣TB新聞網/記者孫曜樟)新北市政府水利局3日於市政會議上,發表全國首創的「智慧防汛平台」。水利局長宋德仁指出,此平台整合全時監測與人工智慧(AI)判斷,能即時將數據推播至各區公所,將傳統被動通報轉為主動預警。相較過去仰賴人工巡查與零散資訊的作業模式,新系統能將應變時間提前至少兩小時,大幅提升防汛效能,以科技力量守護市民安全。

副市長劉和然在聽取簡報後表示,這套獨步全國的智慧防汛平台,讓第一線人員透過一支手機,即可全盤掌握從天空降雨到地底水情的即時動態。平台持續運用AI技術進行整合判斷,使防汛指揮中心的功能如同移動式作戰指揮所,讓決策能夠零時差。他強調,市府將持續結合AI發展趨勢,賦予平台更智慧的功能,真正將尖端科技轉化為守護市民安全的堅實力量。

宋德仁說,新北市因地理特性面臨嚴峻的防汛挑戰,全市有七成為山坡地,卻有七成人口集中在平地。隨著都市密集開發,綠地面積減少,導致降雨時的地表逕流量增加。然而,在道路下方管線密布的情況下,增建雨水下水道或滯洪池等傳統工程極為困難。為此,市府透過16座抽水站預抽、推動透水保水自治條例,並結合公園與校園建置透水保水設施,已成功創造近300萬噸的滯洪量能,有效因應極端氣候的威脅。

智慧防汛平台近年來不斷創新,現有66座抽水站能主動接收平台推播,精準操作閘門。在降雨期間,更有8處雨水下水道的監測系統與抽水站進行AI連動,不僅監測抽水站前池水位,更將上游管線水位納入判斷,提醒人員即時啟動機組抽水,以騰出更多下水道滯洪空間。此外,9座透保水校園也與平台連動,可由遠端多次操作排空,提升整體防洪效益。

在雨量監控方面,平台於民國112年底開發的6處閉路電視(CCTV)雨絲辨識功能,是技術上的一大突破。當降雨強度達到每10分鐘10毫米時,AI能比氣象署提早16分鐘辨識出暴雨等級的降雨,為分秒必爭的防汛工作爭取到寶貴的預警時間。市府預計於民國114年底前再增設6處。同時,全市607支具備積淹水影像辨識功能的CCTV,搭配淹水感測器進行雙重驗證,可即時掌握積淹水範圍與深度,今年目標將再增加100支。

另有30處雨量站也新增功能,當降雨達警戒值時,系統會自動推播周邊水情,協助人員快速判斷致災原因。為強化監測能力,水利局更在12處水流複雜的下水道內建置CCTV,不再單靠水位計數值,也能在雨後檢視系統找出問題。

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新北市將持續朝「解決淹水沉痾」、「發展智慧防汛平台」、「提升城市滯洪量能」三大方向邁進。展望未來,預計民國115年將迎來首座搭配此平台的智慧化抽水站,並結合混合實境(MR)技術,讓操作人員透過虛擬介面即可啟動機組,實現更高效、安全的防汛作業,打造一個更具防洪韌性的安全城市。

圖 /新北智慧防汛平台用一支手機即可全盤掌握,讓決策零時差。(水利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