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先行催促政府 打造減塑制度新里程
主婦聯盟呼籲政府加速法規腳步
(台灣TB新聞網/記者陳明宗)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21日發表全台首支瓶身含食品容器級再生塑料(rPET)的瓶裝茶飲《綠主張紅烏龍》,聯盟呼籲政府加速法規腳步,制定食品容器再生料添加比例與目標時程,推動台灣源頭減塑真正上路。
為倡議rPET在食品容器安全應用的政策支撐與產業轉型,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偕同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舉辦「循環瓶器的生活提案」記者會與「瓶到瓶的最後一哩路」論壇,邀請環境部部長彭啓明、資源循環署署長賴瑩瑩、衛福部食藥署技正周珮如、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組長李宇立與各界代表,共同探討台灣rPET制度的挑戰與可能。
環境部部長彭啓明表示,政府推動減塑與循環經濟已有既定時間表,2030、2035的減塑目標將持續推動,並會將rPET納入與業界溝通重點。他肯定主婦聯盟合作社的實踐作為,也表示「台灣擁有高寶特瓶回收率與優異的再生技術,是循環經濟的重要優勢」。
資源循環署署長賴瑩瑩則指出,塑膠公約談判方向之一就是強化可再生材料使用,台灣正研究以2025、2030為節點制訂再生料添加目標,並會協調跨部會協助產業轉型升級。
衛福部食藥署技正周珮如表示,食品級rPET安全性已有明確檢驗標準與製程把關,並呼籲未來食品標示應朝向與綠色設計兼容,並進行標籤規範的滾動修正,以同時回應消費者知情權與環保需求。
主婦聯盟合作社理事主席彭桂枝表示,32年來從再生衛生紙、珍食再現、減塑包裝到今日推出《綠主張紅烏龍》,始終以消費行動實踐永續理念。這款全新上市的紅烏龍茶飲瓶身添加30%食品級rPET,採輕量瓶、易撕標籤設計,內容物為無香料添加的台東紅烏龍,從內容到包材皆體現減塑與綠色設計原則。
理事主席彭桂枝指出,此宣告台灣食品級rPET正式從「礦泉水與碳酸飲料」走向民生主流茶飲市場,也標誌著民間與產業共同邁出「瓶到瓶」循環經濟的關鍵一步。
台灣飲料市場茶飲占比最高,卻遲遲未見使用再生塑料瓶身的商品出現。合作社作為中小型組織,能完成30% rPET添加瓶裝飲品的開發,顯示產業已有起步條件,關鍵在於制度是否到位。
目前台灣每年生產逾50億支寶特瓶,雖有高達95%的回收率,但多數回收料被降級為衣物、建材等用途,最終難逃丟棄命運。與會者一致認為,若能推動「瓶到瓶」的高值循環,rPET可實現3至5次的封閉式循環,實質減少新塑膠使用與碳排放。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林玉珮指出,歐盟早在2025年即將強制寶特瓶需含25%再生料、2030年提升至30%。她建議政府應參考國際經驗,儘速制定法規目標,並同步建構「綠色設計指引」、「再生料溯源制度」、「回收等級標示」、「第三方驗證」與「資訊平台」、「費率誘因」等六大配套,讓rPET推動成為系統性淨零轉型的一環,而非回收端的延伸。
塑膠工業中心組長李宇立指出,rPET在民生食品容器應用的最大挑戰是信任與驗證。建議政府加強再生料溯源及審核標準,並建立透明機制以提升消費者信心。
主婦聯盟強調,rPET政策不能僅聚焦「回收」的R(Recycle),更應納入「減量」(Reduce)與「重複使用」(Reuse)策略,整合為3R的系統性政策,從產品設計、法規治理、產業鏈合作到民眾教育全面推進,方能避免落入一次性消費的「假循環」陷阱。
台灣擁有良好的回收基礎與技術條件,如今更需要明確的法規推進與產業共同努力。主婦聯盟希望透過這瓶《綠主張紅烏龍》,邀請更多民眾、品牌、通路與政府攜手,真正讓減塑從源頭開始,讓rPET不只是循環的起點,更是通往永續未來的。

- 社會新聞-05-21- 民間先行催促政府 打造減塑制度新里程
- 產業新聞-05-21- 新庄廟街現「虎頭列車」 新北祈福列車最終回
- 地方新聞-05-21- 國立南投高級中學打造豐富國防教育,榮獲全民
- 社會新聞-05-21- 新北攜手東森力挺月經平權 22,000份衛生棉送暖偏
- 政治經濟-05-21- 幼兒園議題融入性別平等課程 打造多元尊重學習
- 地方新聞-05-21- 台北市114學年度私立國民中學5月26日新生入學登
- 兩岸藝文-05-21- 高中優質化方案挹注美感教育 學子展現多元創
- 頭版新聞-05-21- 會考落幕後的關鍵抉擇!新北35場Open School Days開
- 社會新聞-05-21- 一般大學招不到學生退場 社區大學反而異軍突起
- 天機神算子-05-21- 今彩539 → 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