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兩岸藝文新聞 > 城市漫遊 顯影家屋 中壢老街溪彩繪公共藝術 開啟與環境共生共榮的城市契機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茱茱 時間:2025-04-17 人氣:

城市漫遊 顯影家屋 中壢老街溪彩繪公共藝術 開啟與環境共生共榮的城市契機

(台灣TB新聞網/記者茱茱)公共藝術始終是一個城市的進步與發展指標,更是生活美學的重要內涵暨靈魂,公共藝術帶來與環境互動融合的特質,亦對應出與社會共存共榮的美感,從此延伸出的人文價值與靈動生態,也為民眾投身其間更顯珍貴與多彩,藝術氛圍讓城市復育品味,公共意涵更串連多元體悟,為城市開啟新的樣貌,帶來直觀感動,打動人心。在漫游城市記憶的藝術風景中,中壢老街溪側面塗佈彩繪的公共藝術,在邁入第二期的豐沛多彩之際,為眼前景觀營造出不同的和煦與交融,老街溪所展露出的強韌生命力,在色彩幻化與動植物根源契機下,備顯家園生命維繫的可貴,建構出一齣齣美麗的真情故事,格外受到關注與期待。

城市漫游核心概念 共寫地方文化旅程

此計畫以「城市漫遊」為核心概念,透過藝術的轉化,連結社區歷史、環境紋理與人文記憶,使老街溪沿岸成為富有故事性與藝術性的公共場域。這不僅是一次街區美化的藝術行動,更是一場與居民共同書寫地方文化的新旅程。本計畫由藝術家暨策展人張惠蘭教授與呂政道建築事務所策畫執行,藝術家團隊計有張惠蘭、郭奕臣、黃蘭雅、梁軒睿、王崧合與張芸家等人,在專業職能的團隊策畫與執行作業下,為老街溪眼前家屋房舍的藝術舖陳、鮮豔色彩的跳動與影像的凝聚與流動,展現不同以往公共藝術的格局,使溪邊街景成為生活的一部份。
圖 /本計畫策展人張惠蘭教授(左起)與藝術家梁軒睿及王崧合在老街溪畔合影,為環境與藝術共生的付出,呈現亮麗的成果。(攝影吳欣穎)
 
計畫策展人張惠蘭表示,公共藝術理應是建構在公眾的物件上,但老街溪的側面塗佈彩繪公共藝術則是落在民間私宅上,這是一項重大突破,承襲社會改造的信念,在此基礎上對應出鮮明的角色,讓公共意識成為民主的媒介,卻也在尊重地方倫理與認知下,為此公共藝術的發展與施行展現契機。張惠蘭認為,計畫從文史現況中找尋歷史的記憶,從居民認同中爬梳文化的深廣度,在可塑性的藝術景觀中謀求心境的提昇,進而用眼觀察,用心體會,放大了視野,開闊了胸襟,為公共藝術所延伸出的視覺觀感及心靈認知找到了生命提昇的佐證。基於老街溪的城市面向特質,在計畫中呼應了老城改造的既有政策,在公共藝術的基礎上回應過往歷史,用清新的眼光預測未來,在推動城市更新計畫的前提下,賦予城市主體的繽紛多彩與細緻多元,這是公共藝術發揮功能投射能量的重要一步。

藝術與環境的對話 顯影家屋人文記憶

在張惠蘭的帶領下,沿著老街溪一睹溪旁民宅建物的外觀所呈現繽紛多彩的幾何色塊,溪底墊高的鐵柱支撐步道,以及房舍庭院的唯美擺設,都呼應了大自然所帶來的清新氣息,沿途更能看見藉由造景與圖誌的標示,讓鳥獸寵物能走進生活圈,成為眾人青睞的一部份,這也是老街溪公共藝術所帶來景觀美化的重要元素。在城市變遷的過程中,家屋承載了無數過往,見證著溪畔社區的發展與人的來去。據了解,本次公共藝術計畫以「顯影家屋」為概念,透過視覺藝術將老街溪沿岸的建築與庭院融入人文記憶重新呈現,讓過去的故事因旅人的駐足而被重新聆聽。
圖 /透過AR的顯影效果,看見溪哥穿越而過,在城市叢林間的悠然美感竟能映入眼簾,看見生活的豐沛美好。(攝影吳欣穎 )
 
本身也是中壢人的張惠蘭教授認為,中壢作為多族群共居的歷史交匯點,其文化樣貌隨時間流轉,融合而生。後巷沿著溪的卵石,彷彿是社區的說書人,細訴著這片土地的點滴,而公共藝術便是開啟這段對話的橋樑,讓居民與訪客在走訪溪畔的過程中,感受到歷史的溫度與文化的厚度。而公共藝術的實現價值,也是民眾的參與所得到的回饋機制,使教育成為重要媒介,經由民眾參與的介入和環境教育的推廣,凝聚常民對文化美學的體悟,喚起文化公民意識,使老街溪的側邊步道與整體長廊公共藝術的視覺感,也在藝術造景的蘊化下完美呈現。

環境與人文巧妙交融 色彩與AR科技的彰顯

整個計畫呈現環境與人文的交融,藝術作品則與老街溪的自然環境共生,讓視覺語言成為時間與空間的橋樑,從視野的觀察到印象的掌握,老街溪的自在與清澈,讓人驚嘆連「溪哥」都回來了。同時,公共藝術作為媒介,則透過藝術的表現方式,連結城市記憶與社區關係,形成成長的藝術場域。同時,也藉由色彩與圖像的地域敘事功能,使建物色彩計畫進行牆面塗佈與壁畫結合AR數位技術,形成裝置藝術與後巷花園美學描繪中壢的文化新貌,藉此形塑未來城市意象。在社區參與與共創部份,則透過系列工作坊形式與在地居民、學校、文史團體及產業機構合作,使公共藝術不只是觀賞的對象,更形成互動的載體。
圖 /以AR數位技術為媒介,藉由手機掃描即能將巷弄內的庭院與花園的動態,融入成為城市意象的重要指標。(攝影吳欣穎 )
 
備受中壢市民所關注的老街溪側面塗佈繪公共藝術設置,在身兼藝術家的計畫策展人張惠蘭教授與呂政道建築事務所策畫執行,以及藝術家團隊所組合而成的專業藝術創作與展現的精彩作品,在整個老街溪的水廊步道上,賦予它亮麗與靈動的一面,也將公共藝術與人們及城市在稹密互動上,產生了親密對話的情愫,也讓藝術家們在此展演的舞臺上,展現創意與巧思,為老街溪妝點新的生命且備受期待。
圖 /老街溪的公共藝術計畫,將人們與環境之間的對應關係做融合,藉由建物家屋外觀的美化,讓色彩與眼界成為對話主軸,極具生態的生命力。(攝影吳欣穎)
標籤:兩岸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