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風遺躅——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
(台灣TB新聞網/記者劉鍾)2085年前,西漢宣帝元康三年(前63年),一位皇親貴胄淒然離開北方,南下豫章郡,他的名字叫劉賀。
劉賀的人生,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四五歲成為昌邑王,十六七歲當皇帝,只當了27天就被權臣拉下寶座,還好,保住了性命,回到昌邑,軟禁在家。11年後,漢宣帝下詔,讓他南下豫章去當海昏侯。
劉賀作了4年海昏侯,始終沒有放棄重返京城的夢想。但他最終沒能踏出豫章一步,死在這裡,葬在鄱陽湖畔。雖然劉賀在豫章過得憤懣絕望,但卻給日後的南昌留下一大筆珍貴財富。
2011年,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村民發現,有盜墓賊在盜挖附近墎墩山上一座古代墓葬,及時上報,使第一代海昏侯劉賀主墓得以完整保存,揭開了海昏侯的神秘面紗。專家認為,劉賀墓葬能保存至今真是幸運。留下14.8米盜洞的盜墓者,絕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團夥。不得不說他們很專業,水準很高,但是失誤了,「功虧一簣」。
2016年10月9日,歷經五年多時間,考古學家對南昌西漢海昏侯劉賀墓的考古發掘工作圓滿結束。成套出土的有編鐘、編磬、琴、瑟、排簫、伎樂俑;竹簡、木牘以及有文字的漆笥、耳杯等數以千計;五銖錢10餘噸近200萬枚;數十枚馬蹄金、麒趾金、兩盒金餅;青銅雁魚燈、青銅火鍋等漢代珍貴文物1萬餘件,數量之大、種類之多均創中國漢墓考古之最。
劉賀的一生經歷了王、帝、侯的起伏跌宕,史書上對其的評價是「荒淫無道」,而海昏侯墓的發掘讓我們得以從史書之外,憑藉出土文物,用全新的視角重新審視其人其事和那段風雲變幻的歲月。
進入造型別致新穎的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不禁被館內海量的文物深深吸引。這裡有金器、玉器、青銅器、漆器、竹簡木櫝等多個品類,其中包括備受矚目的馬蹄金、麟趾金,珍貴的鎏金青銅編紐鐘更是成套外展,一套14件紐鐘大小不一、排列有序,前13件均有精美鎏金紋飾,再現西漢禮樂制度。
看到那一大堆銅錢和金餅的時候,感覺很震撼,這不是簡單的財富,而是一位壯志未酬的王侯,想要重返政治中心而不得的鬱悶與痛苦。這些金餅,本是劉賀要獻給漢宣帝劉詢的貢品,但是漢宣帝告訴他不必每年進京參加祭典,表面上免去了劉賀進貢的負擔,實際上剝奪了他的政治權利與前途。對劉賀來說,如果能從侯變為豫章王,那他此生也是無憾了。然而,漢宣帝沒給他這個機會,反而設局削掉了他的三千戶食邑,這對他來說,是毀滅性打擊。
在眾多珍貴文物中,有一枚印章格外引人注意。當打開墓主人的棺槨的時候,在墓主人腰間發現私人玉印,寫有劉賀二字,之前對墓主人的種種猜測,「一印定局」。
劉賀玉印的造型非常奇特,按理說,劉賀的印應當是螭虎紐,一眼望去卻似乎是黑頭蟾蜍。清洗後的玉印,露出真容,匐身回首,短尾疏翅,瞠目鉤喙,眉耳畢現,專家認為,這枚印章造型為罕見的鴟鴞(chīxiāo)造型,也就是貓頭鷹。鴟鴞在漢代被視為凶鳥,人們覺得這種凶鳥會帶來惡運,甚至擔心自己會折壽,是不吉利的,不應該做成私人印章。那麼,劉賀為何要用鴞形刻印,為何要取那樣匐伏的姿勢,為何還要張開大嘴?這一奇異之舉,是劉賀的創意,還是他人強為,不得而知。這一切只能留待專家的進一步研究了。
各位,有機會的話,一定要親自去參觀一下,穿越時空和劉賀「面對面」!
- 地方新聞-04-01- 月薪28K免經驗 新北青年局暑期工讀計畫4月開放申
- 地方新聞-04-01- 從海岸到海底保育成績亮眼 新北公私協力守護海
- 地方新聞-04-01- 清明連假遊北海岸 吃花枝、賞綠石槽 還能抽好
- 地方新聞-04-01- 新北4月推17場資源回收兌換 地球日邀民眾響應綠
- 兩岸藝文-04-01- 「NCA時尚秀」從博物館走上伸展台! 史博館館長
- 地方新聞-04-01- 「2025河海音樂季」徵原創 新北邀全球音樂人開唱
- 地方新聞-04-01- 土城大墓公清明祭祀 新北官民共傳承無私精神
- 綜合新聞-04-01- 「親子童步慢遊台北芝山岩~中正幼兒園兒童節親
- 綜合新聞-04-01- 114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在台南舉辦 開幕典禮備
- 綜合新聞-04-01- 全國首間「新六育學校」興穀國小揭牌!新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