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藝揚天下,銅雕訴春秋
(台灣TB新聞網/記者劉鍾)浙江朱炳仁銅雕藝術博物館,位於吳山腳下南宋皇城根處,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銅雕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朱炳仁,及其子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朱軍岷基於悠久的中國銅文化和精湛的現代銅工藝打造而成。
博物館總面積近3000平方米,除立牆和地面外,館內的門、窗、瓦、脊樑、立柱、家居、藝術品等全部採用銅質結構和裝飾,共耗費150餘噸銅。博物館以銅為基調,集「朱府銅藝」五代人的藝術精華,以明清時期典型的江南民居風格呈現,被譽為「江南銅屋」。
目前館內共有藏品2000餘件,分五大類進行展出。為了讓千年宋韻在新時代「流動」起來,近年來,江南銅屋以「宋韻」為主題,通過線上直播、線下展覽等方式,讓越來越多的人品味宋代氣派、東方特質的「南宋遺韻」。
2012年,朱炳仁大師製作的同源橋,以靈隱寺的名義贈給台灣中台禪寺。朱炳仁早在2004年以來就潛心設計製作「歷史上第一座銅橋」,時值4年之久。用藝術家的創作方式來表現他對兩岸人民的和平、和諧的真誠祝願。2007年冬,構建兩岸溝通的金橋的機緣終於成熟了,朱炳仁大師按照第一座銅橋造型重新創作了銅橋,由杭州靈隱禪寺贈送台灣中台禪寺,並取名為「同源橋」,兩岸同出一源。朱炳仁大師在創作中特別邀請中台禪寺的法師參與部分圖案設計,使全橋成為凝結兩岸藝術家共同智慧的作品。橋長9.8米,高3.2米,寬2.3米,重達8噸,由全銅精製,橋的一側為浙江西湖與杭州靈隱的浮雕圖案,另一側為台灣日月潭與南投中台禪寺的圖案,橋欄上108羅漢聖像熠熠生輝,中台禪寺惟覺長老題寫的偈詩〈金橋莊嚴通兩岸〉一首,與靈隱寺已故木魚長老的〈燕子將歸認主人〉一詩,分別銘刻在橋頂欄板上。而且在橋座一側還刻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設計的文字。
十幾年來,江南銅屋一直免費對社會公眾開放,每年吸引千萬遊客駐足觀看。這座集規劃展示、學術研究、創作教育為一體的銅藝術博物館,是浙江重要的國家非遺銅雕文化與藝術展示基地,被大陸民政部評為先進社會組織,被譽為「世界的驕傲」。
- 地方新聞-04-01- 月薪28K免經驗 新北青年局暑期工讀計畫4月開放申
- 地方新聞-04-01- 從海岸到海底保育成績亮眼 新北公私協力守護海
- 地方新聞-04-01- 清明連假遊北海岸 吃花枝、賞綠石槽 還能抽好
- 地方新聞-04-01- 新北4月推17場資源回收兌換 地球日邀民眾響應綠
- 兩岸藝文-04-01- 「NCA時尚秀」從博物館走上伸展台! 史博館館長
- 地方新聞-04-01- 「2025河海音樂季」徵原創 新北邀全球音樂人開唱
- 地方新聞-04-01- 土城大墓公清明祭祀 新北官民共傳承無私精神
- 綜合新聞-04-01- 「親子童步慢遊台北芝山岩~中正幼兒園兒童節親
- 綜合新聞-04-01- 114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在台南舉辦 開幕典禮備
- 綜合新聞-04-01- 全國首間「新六育學校」興穀國小揭牌!新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