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預防 潰瘍2周不痊癒 趕緊就醫
(台灣TB新聞網/曾采瑄)很多人都知道吃檳榔跟得口腔癌之間的關係,但是要戒掉已經成為習慣的癮頭真的是很難的。
洪鈞培文教基金會11月15日邀請新光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主任侯勝博主講「頭頸健康‧快樂生活」,侯勝博表示,口腔癌是指口腔內部出現惡性腫瘤的疾病,大多屬於鱗狀細胞癌,由黏膜上鱗狀細胞惡化所致。口腔範圍包括:上下唇、牙齦、頰黏膜(臉頰內襯)、臼齒後區、顎部、舌頭前三分之二。其中,舌下口腔底部、顎部、兩頰內側為較脆弱且容易發生病變的危險區域,也是口腔癌好發於舌下及頰黏膜的原因。
若口腔黏膜長期受到刺激,可能使細胞產生變異,像是嚼檳榔、吸菸、喝酒、過度陽光照射、長期營養不良、口腔衛生不佳、蛀牙或尺寸不合的假牙、過熱或太辣的食物等,都是刺激黏膜病變的危險因子。值得注意的是,檳榔可說是引起口腔癌的罪魁禍首!九成的口腔癌患者都有嚼食檳榔的習慣,因檳榔本身的檳榔鹼、檳榔素具有致癌性,再加上食用檳榔時常加上石灰等添加物,使口腔黏膜不斷受到刺激。
口腔癌的發生是一段長期過程,最初常只是口腔內慢性發炎,如白斑、紅斑、不明腫塊或持續性潰瘍,隨著時間推進,範圍可能逐步擴大,且受傷或病變的區塊無法自行癒合。當口腔內出現異狀或傷口長時間無法癒合時,都應該多加留意!若出現以下症狀時,必須盡快就醫檢查,才能及早發現癌前病變。
(1)口腔內有無法癒合的黏膜潰瘍,持續超過兩個星期(2)口腔內部有腫脹、硬塊、脫皮落屑或顏色改變(3)口腔黏膜出現不明白斑或紅斑(4)口腔內或附近出現莫名麻木感、疼痛、觸痛(5)口腔內不明原因出血(6)舌頭的活動受到限制(7)頸部出現無痛腫塊(8)咀嚼或吞嚥時感到困難(9)咬合位置發生變化。
早期發現病灶是提升存活率與降低治療難度的關鍵,那麼平常有什麼自我檢查的方法呢?平時可以利用刷牙的時間,順便做口腔的自我檢查,除了用眼觀察有無異樣外,也可以用手觸摸,重要的是觀察黏膜顏色、是否有潰瘍、出現不明硬塊。
口腔癌的預防除了避免接觸檳榔、菸、酒等危險因子外,平時更應該養成自我檢查、定期篩檢的好習慣。記得哦,平時若發現異樣,或有超過二星期以上仍未癒合的口腔病變,應立即就醫檢查。
▲侯勝博教授
- 社會新聞-04-07- 反「詐」護「廉」 民力無窮 新北消防新進義消基
- 企業報導-04-04- 華視《健康好料理》開錄,廣生堂幸福燕窩讓您
- 兩岸藝文-04-03- 索卡藝術榮幸呈獻日本藝術家【幻海之境】飯田
- 兩岸藝文-04-03- 史博館「大家的歷史 歷史的大家」系列特展 連假
- 課程活動-04-02- 2025新北市客家桐花祭「桐花小旅行」即將出發
- 綜合新聞-04-02- 共軍「海峽雷霆-2025A」 台全體動員 川普也回應了
- 綜合新聞-04-02- 新北技職稱霸北區青年技能競賽! 16金131人獲獎
- 政治經濟-04-02- 外交部表示南非首都的台灣代表處依然正常運作
- 頭版新聞-04-02- 231座泳池滯洪量待命 新北智慧防汛系統全面啟
- 天機神算子-04-02- 今彩539 → 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