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街瑣記01】緣起
(全民專欄/陳天授)散步與靜思和閱讀與書寫,已成為我現在生活的重心。散步希望有助於「古來稀」的身體健康,靜思希望沉澱自己的學思;閱讀希望有助於借助眾人的增長智慧,書寫希望是增加與自己對話的機會。
散步、靜思、閱讀、書寫都是有希望自己的人生能走出更寬廣與更長遠的路。出版了【台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全套六卷的紙本與電子書之後,引發了今(2021)農曆年起筆的《台灣政經發展簡史》。
該書起筆後,頃因其中有關戰後台灣政經體制變遷的章節,涉及我在工作職場上,開始投入的1970年代後期中華民國體制內改革,直至2000年元月我的離開這場域。
這段工作場域的20多年期間,正是我居住在台灣大學附近的溫州街。這地方有許多我在職場上所發生的人與事記憶。
現在的起筆撰寫《台灣政經發展簡史》,又牽引出我曾構思書寫的【溫州街瑣記】。兩書的相互佐證,當更有助於我書寫生命的泉源與動力。
換言之,【溫州街瑣記】是我之前在本專欄【拙耕園瑣記】,記述我青少年時期在家鄉台南求學生活的回憶之後,起筆書寫我自28歲定居台北溫州街20多年的生活和工作記憶。
1978年秋,我還在台南老家附近的一所學校教書,因此比較有機會接出到當時地方上的政治人物。照片中坐的是副總統謝東閔,其右一是前台南縣議長戴再生、右二是現任議長陳三元;其左一是台南縣黨部主委李讚成,左二是縣長楊寶發。
拍照地點在台南縣長公館(公家宿舍),時間在1978年蔣經國挑選謝東閔搭配大選前後。從經國先生推動「吹台青」的本土化這應屬第一階段,楊寶發、李讚成等二人應屬第二階段,而最後階段應已來到1978年年底之後了。
我是在這一時間離開台南教書,在親友滿滿寄望和祝福下,北上投入新的工作環境,落腳在溫州街展開我人生的另一段生活。
是年5月蔣經國、謝東閔就任總統副總統,12月美國宣布與中華民國斷絕外交關係,致使預定進行的國會選舉不得不暫停。我何其有幸在國家政經面臨重大轉變的時刻躬逢其盛。
- 產業新聞-10-03- 航港局籲請船東儘速完成P&I投保, 10月15日起未投
- 地方新聞-10-03- 企業家為母圓夢捐贈救護車 提升新北八里區救
- 地方新聞-10-03- 批新北失智照護制度缺口 議員顏蔚慈籲整合長
- 地方新聞-10-03- 新北疏散撤離缺橫向聯繫引質疑 議員陳乃瑜要
- 綜合新聞-10-03- 國教署每年逾3億預算 協助22縣市國中小學提升教
- 綜合新聞-10-03- 特教教師新血報到 國教署辦資源班初任教師研習
- 綜合新聞-10-03- 協作平台7年成果再升級 新北市攜手慧治協會啟動
- 綜合新聞-10-03- 北大高中二期啟動 7.2億打造校園與社區共榮新地
- 綜合新聞-10-03- 北市智慧電動車技術中心揭牌 全國唯一汽機車
- 綜合新聞-10-03- 建成國中神人學長回來啦!國際紙雕藝術家鍾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