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街瑣記37》蔣經國、楊寶發與柳營酪農區
(全民專欄/陳天授)今(27)日是前總統蔣經國冥誕,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東亞館藏部主任林孝庭出版《蔣經國的台灣時代》一書,並接受《聯合報》記者陳宛茜的越洋專訪。
根據林孝庭的解讀部分《小蔣日記》指出,日記中所呈現的蔣經國是一直處於他父親老蔣的巨大政治光環的陰影之下,希望以工作成就贏得父親和他人的肯定;而且小蔣滯留蘇聯十二年的經歷,則打造小蔣既尖銳冷酷又感性親民的兩極化特質。也是一位傾向於在意識形態與務實作風之間,設法取得平衡的政治人物。
林孝庭特別舉例指出,1979年初當小蔣為台美斷交耗費心神,他在日記中自記「對於黨內派系利用國難爭權奪利,深惡痛絕。」但只要念頭一轉想到老百姓,他立即流露出鐵漢柔情。
所以還可以看到小蔣自記「自從中美關係發生變化之後,就沒有離開過台北,好久沒有見到我愛好的平民了,我非常想念他們,不和民眾在一起,就會失去樂處。」
承上述,小蔣「也是一位傾向於在意識形態與務實作風之間,設法取得平衡的政治人物。」我們檢視小蔣在1970年代開始實施的「本土化」政策,積極培植本省菁英,參與國政、黨政等重要各部門的決策,這是小蔣對於國際情勢和兩岸關係的務實面,不似老蔣所謂「漢賊不兩立」的意識形態堅持。
小蔣「本土化」的積極培植本省菁英,擔任黨政的核心幹部,就我所知,已故的台南縣長楊寶發先生就是受到刻意培植的其中之一,當年他還是與小蔣的二兒子蔣孝武,同是革命實踐研究院國家建設班第3期的學員。
小蔣的重視基層建設,和流露庶民總統的作風。我們檢視小蔣在執政時期的經常下鄉,接觸民眾,處處可以顯示他的親民風格。以下所附的這張照片,就是小蔣下鄉到台南縣,由楊寶發縣長陪同到台南縣柳營鄉視察酪農專業區發展的情形。
柳營酪農專業區主要分佈在八翁里,早年的酪農戶由6頭牛慢慢養起,1990年代前後是八翁酪農專業區擁有最多乳牛的時期,現今仍是國內相當重要的鮮乳產地。
台南市柳營區也是台灣最大的酪農區,這幾年來隨著產業轉型為具觀光價值的休閒業。牧場除了設有乳牛資訊及DIY教室,提供小朋友認識乳牛的生態之外,也讓參觀者獲得酪農相關常識。
牧場內有餐廳,提供各種由新鮮牛乳製作的美食,如營養健康的鮮乳火鍋、牛乳糖、奶酪、優酪乳、牛奶布丁、牛奶麻糬等等,鮮乳製品,味道純正香濃。
回溯小蔣的「本土化」政策,我自己在中美斷交的那個時間,開始進入國家體制內工作,生活得以穩定下來,建立家庭,並定居溫州街。如今已數十年過去,我每次回南部,總還可以品嘗到柳營酪農區的各種美食,特別是手工做的鮮奶饅頭。
- 產業新聞-10-03- 航港局籲請船東儘速完成P&I投保, 10月15日起未投
- 地方新聞-10-03- 企業家為母圓夢捐贈救護車 提升新北八里區救
- 地方新聞-10-03- 批新北失智照護制度缺口 議員顏蔚慈籲整合長
- 地方新聞-10-03- 新北疏散撤離缺橫向聯繫引質疑 議員陳乃瑜要
- 綜合新聞-10-03- 國教署每年逾3億預算 協助22縣市國中小學提升教
- 綜合新聞-10-03- 特教教師新血報到 國教署辦資源班初任教師研習
- 綜合新聞-10-03- 協作平台7年成果再升級 新北市攜手慧治協會啟動
- 綜合新聞-10-03- 北大高中二期啟動 7.2億打造校園與社區共榮新地
- 綜合新聞-10-03- 北市智慧電動車技術中心揭牌 全國唯一汽機車
- 綜合新聞-10-03- 建成國中神人學長回來啦!國際紙雕藝術家鍾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