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街瑣記45》「中壢事件」與警政現代化
(全民專欄/陳天授)1977年11月19日臺灣舉辦五項地方公職選舉,包括縣市長、縣市議員、臺灣省議員、臺北市議員與各縣的鄉鎮市長。在桃園縣長部分,國民黨提名調查局出身的歐憲瑜參選桃園縣長,臺灣省議員許信良也有意參選桃園縣長,因未獲國民黨提名而自行宣布參選,遂遭國民黨開除黨籍。
在縣長選舉投票過程中,由於民眾強烈質疑國民黨有作票行為,引起中壢市市民憤怒,群眾因此包圍桃園縣警察局中壢分局、搗毀,並放火燒毀警察局,警方發射催淚瓦斯,以及開槍打死青年的暴動事件,史稱「中壢事件」。亦被認為是臺灣民眾第一次自發性走上街頭的抗議活動。
開票結果為許信良大勝歐憲瑜,當選桃園縣長。同時黨外人士共贏得四個縣市長寶座、二十一席省議員與六席台北市議員。根據林孝庭《蔣經國的台灣時代:中華民國與冷戰下的台灣》的引述《蔣經國日記》(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十一月三十日、十二月一日)指出,蔣經國因此數夜難以安眠,慚愧之至,視此為「從政以來所遭受的最大打擊」。
1977年的「中壢事件」發生之後,導致當時身兼國民黨組工會主任、革命實踐研究院主任與救國團主任的李煥下台,王昇全力擴大,政壇遂出現有所謂「李(換)換王(升)昇」之說。王昇更承小蔣之命,將1980年原為因應台美斷交所臨時組成的反統戰「固國小組」,轉型為「王復國辦公室」,直屬國民黨秘書長辦公室,王昇擔任主任,一年後該單位更名「劉少康辦公室」,相對應於中共「中央對台工作小組」的機構。
從治安的角度,檢視「中壢事件」暴動的經過始末,當時負責治安的名為警備總部,但實際執行的警政署署長兼台灣省警務處長孔令晟。當時小蔣要他推動警政現代化,「中壢事件」發生時,他就在現場坐鎮指揮,當時就提出來「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原則,但是最後還是有群眾和警員發生打傷的流血。
2000年12月4日孔令晟在接受遲景德、林秋敏、郭世雅的訪問指出,要建立制度威信,全世界都一樣,要遊行示威要有法依據,驅散以後要辦主使者。中壢事件是六十六年十一月,但我想六十六年未到六十七年初,我和經國先生說,他就答應我這樣做,美麗島事件是六十八年十二月十日,搞了兩年沒有搞成,最後沒有辦法,還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中壢事件,經國先生很辛苦找了我,因為第一線是警察,我說沒別的辦法,就是不還手,一流血就麻煩。……六十九年(1980)警政現代化能搞成這個狀況,也因為我這個狀況,但最後還是不行了。」
「中壢事件」在政壇上造成「李(換)換王(升)昇」之說,連動的孔令晟的警政現代化也受到影響。
- 產業新聞-10-03- 航港局籲請船東儘速完成P&I投保, 10月15日起未投
- 地方新聞-10-03- 企業家為母圓夢捐贈救護車 提升新北八里區救
- 地方新聞-10-03- 批新北失智照護制度缺口 議員顏蔚慈籲整合長
- 地方新聞-10-03- 新北疏散撤離缺橫向聯繫引質疑 議員陳乃瑜要
- 綜合新聞-10-03- 國教署每年逾3億預算 協助22縣市國中小學提升教
- 綜合新聞-10-03- 特教教師新血報到 國教署辦資源班初任教師研習
- 綜合新聞-10-03- 協作平台7年成果再升級 新北市攜手慧治協會啟動
- 綜合新聞-10-03- 北大高中二期啟動 7.2億打造校園與社區共榮新地
- 綜合新聞-10-03- 北市智慧電動車技術中心揭牌 全國唯一汽機車
- 綜合新聞-10-03- 建成國中神人學長回來啦!國際紙雕藝術家鍾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