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誠園散記3〕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至樂也
(全民專欄/陳天授)我在「誠園」學校專任與在「愛園」學校兼任的授課期間,有關這二所學校教學的對象,在「誠園」學校裡旨在培養國家重要的警官人才,而在「愛園」學校則是在培養產業專門的技職人才。兩校園在性質上都屬於是「專業性大學」,其通識教育中心的設置與目標,當有別於一般的所謂「綜合性大學」。
在未到「誠園」以前,我就已經先後分別在國立空中大學商學系、國立台北商業大學(當時台北商業技術學院)國際貿易系,和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等學校,兼任講授有關經濟和管理方面的課程。
這是我在本職的工作之餘,還可以延續和重溫我在大學和研究所時期所研修的相關領域。基本上,這領域是分屬在人文科學的圖書館學,和社會科學的管理學,這也影響了我後來之所以會專注在人文與社會的跨學科領域,並且選擇了在「誠園」與在「愛園」的通識教育,作為我自己繼續教學研究與安身立命的場域。
或許,我的選擇和從事於通識的教學與研究,是始自於高中階段的喜愛閱讀胡適、徐志摩等學人的作品,就已經感受自己會慢慢朝著這方向的發展,終致注定要走上「通識專業」的這條道路來,它正如有「柔道」、「禪道」、「茶道」、「花道」的「路道」造詣,講求通識課程的講授與內容的昇華。
「通識專業」是我自己喜歡和常用的名詞,也是用來自我要求達成的目標。因為,當前校園裡普遍存在著一種偏頗的觀點,認為通識教育中心所開設課程,大多不是屬於專業學科的課程,總容易被誤認為是「營養學分」,我認為這不該是老師或學生的一種健全想法。
我總學習和喜愛舉例胡適、余英時的通識治學為榜樣,鼓勵學生將來在本行的專業,和具備「第二專長」之外,「通識專業」絕對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重要,才不會導致「專業主義」的流於「專制主義」。
我認為在有些科目的教學上,可以有「專業科目為主、通識課程為輔」;另外有些科目可以是「通識課程為主、專業科目為輔」的區別。我也不完全認同說,離開人文主義的中心,一切外在的知識都是和我們不相干的。畢竟各類學科可以透過「整合性」的概念,來達成相輔相成的目標。
通識教育對我而言,博雅的「通識教育」是希望我們絕不可持各學科的門戶之見。我在「誠園」和「愛園」通識教育中心的心境,就正如掛在「誠園」教師休息室牆上的一張橫匾,是藝術家李貞吉老師書寫的「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至樂也」(如附照片)。(作者現任台北城市大學榮譽教授)

- 全民專欄-10-21- 〔安齋五談04〕與談李顯裕〈錢穆與余英時初探〉
- 課程活動-10-20- 國立工藝研究發中心推出工藝遊程新體驗 兩天一
- 地方新聞-10-18- 新北市表揚30位好人好事代表 金馬影后陳淑芳、
- 地方新聞-10-18- 表揚好人好事代表 侯友宜感謝善的力量讓新北持
- 綜合新聞-10-18- 境外相「育」,有教無界! 國外教育見習教育實
- 地方新聞-10-18- 搭捷運輕鬆遊淡水 民歌演唱會將精彩上演
- 綜合新聞-10-18- 113學年度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技藝競賽月正式
- 綜合新聞-10-18- 創作力的盛宴:文藝風潮引領新時代 113年教育部
- 綜合新聞-10-18- 2024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未來科技館」登場 展現
- 綜合新聞-10-18- 嘉惠更多家庭!雲林縣高鐵文小新建非營利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