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安齋筆談33〕綜論戒嚴時期中華民國文藝政策(一)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23-05-12 人氣:

〔安齋筆談33〕綜論戒嚴時期中華民國文藝政策(一)

(全民專欄/陳天授)中華民國歷史主要可以分為民國元年(1912)成立至1949年的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與1949年中央政府遷台迄今(2023)的中華民國台灣時期。對於中華民國歷史發展,也有另一種說法,將1912年成立至1996年總統完成直選稱之為「中華民國第一共和」,與1996年總統完成直選之後迄今稱之為「中華民國第二共和」。

從中華民國文藝政策的發展與變遷角度而論,其歷史發展階段主要可以分為四個時期。根據谷鳳翔在尹雪曼總編纂《中華民國文藝史》〈序〉中指出:

中華民國的文藝發展,如以她第一個花甲的前六十年為一段落,大致可分為四個時期。第一個時期,在時間上是開國前後;在思想上,以民族主義為文藝思潮的主流。……第二個時期,在時間上是民國十年前後的十年間……以闡揚民主與科學思想為主;而其大原則係民主主義。第三個時期,在時間上是民國二十六年前後的十數年,亦就是自「九一八」事變發生,到對日抗戰勝利。在這一個時期中,由於日本帝國主義對我國的侵略;文藝界於是重新點燃民族主義的火把,使民族主義再度成為文藝思潮主流。……第四個時期,在時間上是從民國三十八年迄今。如果我們把這一時期從民國三十八年算到民國六十年,那麼,這一時期在時間上可說是最長、最久,共有二十三年。而在此二十三年中,我國的文藝思潮,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新人文主義時期。(參閱:中華民國文藝史編纂委員會,尹雪曼總編纂,《中華民國文藝史》,(台北:正中書局,1975年6月),〈序〉頁1。照片如附)。

谷鳳翔〈序〉中,又針對中華民國文藝政策第四個時期的所謂「新人文主義時期」做了進一步的說明:

只是這一時期的新人文主義,不同於原有的人文主義。當前的新人文主義,第一是反奴役,第二是頌揚仁愛,第三是科學精神的發揚。前二者,不用解說,人人可以瞭解。至於科學精神發揚,最具體最顯明的表現,一是從執政黨中央到政府主管部門,從文藝社團到作家、藝術家、音樂家個人,都不再空喊口號;代之而起的,是有步驟、有計劃的具體行動;如文藝會談的舉行、文藝政策的釐訂,對文藝作品獎助的積極與擴大,文藝基金的籌募與文藝基金會的成立。二是大部份的文藝創作,都一致的頌揚仁愛、歌唱人性,顯露出極強烈的民族復興與文化復興的契機與成果。(同上註)

本文戒嚴時期中華民國文藝政策所稱的「戒嚴時期」,即是與谷鳳翔所指「中華民國文藝政策第四個時期」的時間有些相近,但本文係聚焦在1949年5月20日,中華民國政府宣布戒嚴開始,直到1987年7月15日,中華民國政府宣布解嚴為止。這一所謂的「戒嚴時期」共持續38年56天。

這期間的文藝政策,從政治經濟學上所稱的政經體制分類,依其政治光譜將可分為蔣介石主政的硬式威權主義(hard authoritarianism)體制的文藝政策,與蔣經國主政的軟式威權主義(soft authoritarianism)體制的文藝政策。

本文採取社會上習慣使用的政府體制,將其分為蔣介石主政時期文藝政策,與蔣經國主政時期文藝政策的兩個階段。並從中檢視各該時期文藝政策的形成背景與實施情形。(作者現任台北城市大學榮譽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