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齋筆談47〕綜論戒嚴時期中華民國文藝政策(十五)
(全民專欄/陳天授)1971年,國際局勢詭譎多變,中華民國與美國外交更面臨嚴厲考驗。中華民國被聯合國排斥在外,失去中國代表權的聯合國地位,導致國內政情動蕩與社會民情沸騰。1972年5月,接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積極推動「革新保台」,逐漸將蔣介石「再中國化」文藝政策,調整為重視地方基層的本土化」政策。從1972年5月至1987年7月解嚴,我將該期間稱為「戒嚴後期文藝政策」。
1975年,接任蔣介石逝世後的國民黨主席;1978年5月,接任中華民國第六任總統。11月,蔣經國主政的通過《縣市文化中心計畫大綱》,及12月《文化活動強化方案》中的具體化政策,由於這些縣市設置的文化中心,逐漸能凸顯出臺灣地方文化的特性。
1981年,蔣經國重用台南出身,留學日本、美國的學者陳奇祿擔任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面對當時台灣逐漸鬆綁的政經環境,尤其在延續1962年2月,李敖在《文星》雜誌以〈給談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一文掀起的「中西文化論戰」之後,正如火如荼展開的「鄉土文學論戰」。
1966年至1975年的10年間,李敖在文星書店出版的著作就有:《傳統下的獨白》、《歷史與人像》、《胡適研究》、《胡適評傳》(第一冊)、《為中國思想趨向求答案》、《文化論戰丹火錄》、《教育與臉譜》、《孫逸仙與中國西化醫學》、《孫逸仙與中國西化醫學》、《上下古今談》等等,有大部分在一出版即被當時負責檢查思想文化的警備總部所查禁。(參閱:拙作《臺灣政至經濟思想史論叢(卷六):人文主義與文化篇》,元華,2020年12月,頁184-192,如附照片)。
上述李敖作品,其中《胡適研究》書中的一篇〈播重者胡適〉,也是當時引發國內熱烈的討論與回應,其他在《文星雜誌》發表的一系列文字,再度成為馬五、葉青、鄭學稼,和王洪鈞等人對該文的回應與評論。
對於李敖文章的獨特書寫風格,和他多產的著作等身。在此,我特別還要提到當1980年代當臺灣尚處在戒嚴的期間,李敖的自由思想與其所發表的評論性文字,在【桂冠版李敖千秋評論叢書】,和【天元版萬歲評論叢書】的發行一系列著作中更充分展露無遺。
【李敖千秋評論叢書】是從1981年9月1日起的出版第一冊《千秋.冤獄.黨》,到1985年4月25日止的第四十三冊《五十.五十.易》(上下冊);另外,還有分別於1983年8月25日、11月20日、30日、1984年4月15日出版的【李敖千秋評論號外】四冊。【萬歲評論叢書】是從1984年1月23日起的出版第一冊《萬歲.萬歲.萬萬歲》,到1985年3月31日止的第十七冊《大便.小便.大小便》。
1960年代中期,柏楊的著作《倚夢閒話》及《西窗隨筆》系列的出版。1968年3月,柏楊在未因翻譯《大力水手》漫畫,而被以叛亂案入獄之前,他就曾以筆名「鄧克保」,於1961年在《自立晚報》發表〈血戰異域十一年〉的連載小說。1968年,柏楊因以參加「匪偽叛亂組織」的罪名遭判刑12年,1977年才被釋放。12月,柏楊出版《中國歷史年表》、《中國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錄》,和1979年1月《中國人史綱》等三部歷史研究的從書之外,最引人注目的是從1983年9月起出版【柏楊版】《資治通鑑》,1993年全書72冊,之後陸續還出版《柏楊曰》6冊、《柏楊全集》28冊等著作。
簡述之,「鄉土文學論戰」在表面形式的「現代主義」對上「鄉土文學」、「現實主義」,但是深究其思想根源,係來自於兩造分別持有代表中央「官方意識型態」,對上代表地方「反官方意識型態」的立場。造成這種現象的最基本原因,是受到戒嚴後期當時政經環境的影響,特別是黨外人士的透過體制外運動,在政治場域上的爭取民主自由。
1983年4月,葉石濤出版《文學回憶錄》、吳瀛濤主持《笠》詩社和出版《臺灣民俗》、《臺灣諺語》等作品,最具台灣文學的代表性,最後演變成「台灣意識論戰」。
- 社會新聞-12-23- 小手牽大手 聖誕獻愛溫暖孤老心
- 全民專欄-12-23- 〔安齋五談47〕導讀與白話節注江日昇《臺灣外記
- 綜合新聞-12-20- 小白熊的 20 周年生日派對 快閃台北!! 限定周邊連
- 地方新聞-12-20- 2024深坑多福宴開幕!深坑美食與文化饗宴 近60
- 綜合新聞-12-20- 大安高工接待福島あさか開成高校來訪 展開國際
- 綜合新聞-12-20- 中央銀行發售「乙巳蛇年生肖紀念套幣」共八萬
- 綜合新聞-12-20- 新北市勇奪教育部教學卓越獎6金1銀 連霸全國第
- 地方新聞-12-20- 新北高工畢業生雙獲第20屆教育部技職之光
- 綜合新聞-12-20- 技職榮耀 永續傳承─2024年第二十屆技職之光頒獎
- 綜合新聞-12-20- 聽障學子語文爭霸在台北-第23屆全國聽障國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