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臺灣政經發展史稿42〕日本統治時期政經發展(五)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24-09-19 人氣:

〔臺灣政經發展史稿42〕日本統治時期政經發展(五)

(全民專欄/陳天授)1921-1942年,比較各種工業年平均生產金額的成長比率,最高的是金屬類從1.7%成長到7.0%;其次機械設備類從2.1%成長到4.5%,第三紡織類是從1.7%的維持不變;食品類則是從74.6%降到61.0%。

工業與其他產業的比率,臺灣農業是從1915-1919年占55.0%降至1940-1942年41.0%;臺灣礦業是從1915-1919年占2.8%增加到1940-1942年4.5%;臺灣漁林業是從1915-1919年3.4%增加到1940-1942年6.6%;臺灣工業生產從1915-1919年的占38.8%,到1940-1942年已增加到占47.4%。

臺灣現代企業組織的形成,在經營資金的來源,除了依靠早期已經稍具基礎土地墾殖的土地資本、農事經營的農業資本,及郊商的商業資本所累積的本地資本外,日治以前,英美資本比較重視在臺灣沿岸從事貿易活動,對於改良生產結構與提高生產力,並未有具體作為和進展。這方面的成長,要到日治時期才有顯著的改變。

日治初期,英美資本對臺灣產業發展的政經支配與影響,台灣總督府想要取代這股影響力,唯有靠推動臺灣土地、林野調查,及確立貨幣金融制度等改革,才能逐步達成。由於日本內地技術及商業資本的大量進入臺灣,導致臺灣政經發展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的附屬,一方面供給日本消費食料品,一方面為日本推銷工業品,促使臺灣企業經營者與台灣總督府、日本資本家的利益結合。

這種軍國體制政商結構的利益共同體,改變了臺灣自明清時期以來農業發展利益依存關係,其占臺灣整體對外貿易的比重,相對於日治時期開始出現顯著下降。凃照彥《日本帝國主義統治下的臺灣》指出,對照臺灣的對外貿易輸出,在1902年以前,以對中國大陸貿易為主。然自1905年日本對臺灣統治基礎確立後,臺灣對日本市場的輸出急遽增加,臺灣的對日市場輸出有集中少數商品的傾向。如1910年的砂糖,及20年代中葉以後的稻米與鳳梨、香蕉、酒精等農產品及其加工品。

1937年,當日本發動對中國大陸侵略戰爭的開始階段,臺灣對中國大陸的貿易一時中斷,嗣後隨佔領區的擴大及當地物價高漲的影響,臺灣對日圓流通區域的市場輸出大為增加。另一方面,臺灣在總進口市場上呈現強烈的分散性。其中肥料與鐵製品類有取代香煙、酒、鴉片等商品市場的趨勢。若再加上紡織品,這三項商品占總輸入額近三分之一,顯示臺灣對日本市場的進口依存度日深。1937年以後,臺灣肥料已全部轉為依賴性進口的結構關係。

就日本軍國體制市場利益的角度衡量,促進臺灣政經發展可以增加日本母國投資利潤,累積日本內地資本。1895-1915年,臺灣對中國大陸貿易呈現萎縮趨勢;1916-1929年,又呈現增加的情況,這一改變主要是因為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歐美列強放鬆對中國大陸市場的控制;加上,戰爭的需要,又回到了帶動臺灣與中國大陸之間貿易的發展。

1930-1937年,又因中國大陸受到日本的侵略,發動抵制日貨運動,加以1930年代世界經濟大蕭條,消費減少,貿易再呈現萎縮趨勢;1938-1945年,兩岸貿易又有明顯成長,主要是因為日本佔領東北、華北,為滿足戰爭的需要,增加輸往該區的物資。

台灣總督府將原本以英美資本為主的臺灣與中國大陸經貿關係,移轉為以日本資本為主的臺灣與日本經貿關係,達到總督府將臺灣產業「去中國化」的目的。例如在中日交戰期間,更導致臺灣原在東南亞的茶市場,因當地華僑抗日而縮減,同時也因「九一八事件」、「七七事件」,使滿洲國不再買中國茶葉而改買臺灣茶。

另外,日本殖民政府為了維持臺灣成為其軍國主義發展的附屬經濟區,以提昇米糖的生產量和輸出量,從中獲取利益。為促使臺灣政經發展的日本內地化,台灣總督府使用各種政經手段,除了極力防止臺灣金融產業的崛起之外,也透過藉由設立以臺灣銀行為中心的貨幣及金融制度,全力來保護、培育以日本母國資本為中心的企業。

鑒於臺灣與中國大陸貿易往來的熱絡及外國洋行對市場的滲透,必須建立完善貨幣與金融制度,並將臺灣錯綜複雜的幣制與日本軍國體制資本的金融體系相結合。由於台灣總督府本身參與投資和保證虧損,臺灣銀行遂成為殖民政府掌控的一部分。

1926年,由地主林獻堂發起創辦的大東信託公司,其股東完全是臺籍人士組成的臺灣金融企業,在經歷初創時期總督府無端的阻擾成立介入之後,該公司仍被視為支持民族運動的背後財力支援者,終究被迫停止營業。1944年,臺灣總督府依《信託法》實施,並因應戰時統制需要,開始籌畫將當時比較具規模的臺灣興業信託、大東信託與屏東信託合併,並在臺灣銀行等銀行再出資之後,改名「臺灣信託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