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產業新聞 > 高雄美濃鄉土蔬菜「水蓮」&自然美景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順煌 時間:2025-02-11 人氣:

高雄美濃鄉土蔬菜「水蓮」&自然美景

(台灣TB新聞網/記者陳順煌)最近高級餐廳、平價小吃、熱炒店、火鍋店可看見「水蓮」(英文water snowflake)被風靡端上桌;水蓮正式學名為「龍骨瓣莕菜」,民間俗名為野蓮,中文叫「水鱉」;係台灣原生種,為睡菜科莕菜屬下,生長在水田、水溝中的水生植物;水蓮的葉柄,會一路向下生長到湖底,去頭去尾的細長「葉柄」(成株的長柄),為可食用蔬菜部分,並非「葉子」或「莖」。

「水蓮」特色是具有長得像葉柄的長枝,於頂端生出,具短柄的葉片;葉基部呈「心形」,葉片具海棉狀組織及長柄,易浮於水面,莖長橫生,節處長不定根;水蓮葉子很像縮小版睡蓮,開著白色小花,而且一朵花只開一天,花冠雌雄同株,是一種浮葉性植物,就像浮萍一樣漂在水面上。

水蓮咬起來脆脆的,本身並沒有什麼味道,「葉柄」內部呈現海綿狀組織,有獨特爽脆口感,因為較脆弱易脫水,需要冷鏈運輸,才能維持新鮮脆口;所以水蓮要保存在高水分環境中,若不新鮮或脫水,在口感上會變韌咬不斷,容易卡牙縫。水蓮低卡高纖,富含膳食纖維質、鉀質和維他命A,對腸胃、心血管和眼睛健康有助益,不過其鉀含量較高,腎臟病患、洗腎病友較不宜多攝取。

高雄市美濃區的「美濃湖」(中正湖),早年作為蓄水埤塘,有大量野蓮生長,1980年代,因湖水優養化、福壽螺、布袋蓮等因素,使得水蓮差點消失;在當地農民鍾華振「野蓮之父」復育下,讓美濃成為水蓮的盛產地,成為當地有名的客家野菜與經濟作物;目前的水蓮可以大量「水栽」,台灣水蓮有九成產量,都來自高雄美濃。

水蓮為水耕植物,可能帶有寄生蟲,或有使用肥料與農藥,不宜生吃。烹煮前宜用自來流水浸泡與清洗多次,排除沙子、土味、雜質與農藥,若用冰水泡有助於葉柄吸水,再切段烹調;一般是加入薑絲蔥、鮮菇類、麻油、沙茶醬、豆瓣醬提味炒菜。專家表示:採買時目視顏色要翠綠、葉柄飽實有彈性、不能軟爛變黃或枯萎。

以前美濃地區種植大遍「菸葉」,生長時綠油油一片,現在去美濃會發現,變成有很多「水池」(魚塭或池塘)景象,那不是養殖水產,而是在人工種植水蓮。水蓮全年可栽培,一般生長為期3-4個月,一年可採收3次,供應不虞匱乏,不太受颱風影響。水池有多深,葉柄就能長多長,隨著成長加水深,慢慢放入水池,一般在100至120公分左右才具有商品價值,是很親民的農產品。

採收水蓮時相當辛苦,尤其是冬天,必須穿青蛙防水衣,長時間全身浸泡在水深及腰的池裡,彎腰摘採與挺腰甩收,每一根葉柄都來之不易。野蓮生長至莖長90公分以上即可採收,採收時連根拔起,並將葉片清除,然後將莖折彎成20公分加以綑綁,經再清洗後,可載至市場販賣。

高雄美濃,2024年底統計資料,戶數約1.6萬戶,人口約3.7萬人;最大的特色,就是充滿了客家風情,可以品嘗到美味又好吃,客家料理「粄條」,以及美濃三大農產品:蘿蔔(菜頭)、番茄(玉女、聖女、橙蜜)、水蓮。

高雄美濃,曾入選為台灣十大觀光小鎮,以客家人為大宗的美濃,具有好山好水好空氣的優質生活環境,是適合鄉下旅居的地方。熱門景點有:美濃湖&中正亭、獅形頂觀景台、美濃文創中心-搖籃咖啡x惠如小屋、永安老街、廣進勝油紙傘、美濃民俗村、竹子門發電廠水圳、東門樓、美濃客家文物館、美濃水橋、美濃啖糕堂、蝶舞澗(賞花旗木)、七彩自行車道等;很適合個人或家人,利用休假期間,開車前往旅遊。

清晨高雄美濃水蓮採收情形。(記者/陳順煌 攝)
下一篇:沒有了